合肥经济圈城市组团发展,要有核心的财政政策支撑;直供电试点项目今年将全面铺开,经济圈内工业企业用电将有望更便宜更方便……昨日,记者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淮南代表团分组审议上获得了许多利好消息。
圈内要有核心财政政策支撑
淮南是合肥经济圈城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行进中的合肥经济圈犹如一艘庞大的游轮,如果说合肥是甲板之上亮丽的舱位,而淮南则如游轮上的发动机,它将为经济圈这艘游轮阔步前进提供强劲的动力。”对于合肥经济圈如何更好地发展,在会议上,也屡次被提及。
省人大代表、淮南市委副书记万以学提出,合肥经济圈城市之间要加强联系,共同取长补短。“合肥经济圈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那首先要有核心的财政政策支撑,抱团发展。”
万以学建议,在肥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机构要加强和经济圈城市的密切联系,比如与淮南结对共建,合肥可以提供科技资源等优势,而淮南则提供能源资源、人力资源优势,互相取长补短。
“直供电”试点今年全面铺开
“转型”是摆在“老煤城”淮南面前最大的挑战,只有“转型”才能让能源型城市重焕新生。会上,记者获悉,“直供电”项目今年将全面铺开,大客户企业使用“直供电”将更便宜更方便。
在合肥经济圈的众多城市中,能源大市淮南的角色不可小觑,在合肥经济圈内,淮南充当“工业发动机”角色。
早在两年前,淮南便向省政府递交了率先在合肥、淮南两市重点企业开展低热值直供电试点的申请,希望通过两市资源共享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所谓的“直供电”,是指直接由供电部门提供交流电的电力电能,与国家电网供电相比,每度电价格可以降低0.05元到0.1元。作为国内“直供电”项目第一批试点城市,淮南一直都在积极建设局域电网,此外,对落户或者即将落户合肥经济圈的大企业开展直供电试点。这样,将来通过直购电,高耗电企业用电就能不走当地电网,而通过淮南的电厂直接输送;一方面,实现了电力资源的保障供给;另一方面,也能让出大量份额给城市居民。
“直供电项目今年将全面铺开,工业大客户使用直供电,每度可以便宜2分至6分钱,通过价格杠杆吸引用电大企业落户合肥经济圈。”记者从淮南代表团获悉,直供电试点全面铺开后,合肥经济圈对于工业企业的吸引力必将大大增强。
采煤塌陷区环境修复受关注
在淮南市代表团的讨论中,许多代表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淮南,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在淮南,煤炭塌陷区的环境保护和矿山开垦后的修复保护非常典型,尤其是采煤塌陷区的居民还面临着补偿低、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塌陷区的居民不光是特殊群体,也是共性群体,这个群体数量在安徽并不在少数,建议能将采煤塌陷区的治理纳入省民生工程项目,这样才能保证塌陷区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人大代表宗卫东建议。
加强生态修复还要加强对矿山的修复,记者从会上获悉,淮南将加快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山体修复,实施舜耕山环山路植被修复工程。启动江淮分水岭地区水系治理,提高瓦埠湖和高塘湖水质,加快焦岗湖生态湿地修复,推进凤凰湖水系治理。
新能源汽车或推广使用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淮南代表团讨论的焦点,人大代表施有安便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枯竭的条件下,城市如何发展?
“对于环境的破坏,不仅是煤炭,还包括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我建议,淮南能不能和合肥一样,也申请成为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让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的烧汽的汽车,这也是充分利用淮南现有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施有安的建议得到了许多人大代表的认同。
提起新能源汽车,可能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合肥,安静、环保、经济、动力十足的“合肥造”新能源汽车已行驶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来自合肥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了2532辆。合肥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8813辆,占到全国的20%。
淮南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淮南将尝试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首先从规划上进行设计。(本报记者 杨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