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合肥传销猖獗:天鹅湖景点被曲解成洗脑"教材"

2014年02月24日 15:31   来源:新安晚报   

  市民广场“授课”只是开始,如果“新人”还有怀疑的话,“老师”就会带他们继续“洗脑”,“洗脑”的地点就是天鹅湖沿岸的景点。

  2月21日,晴。一名资深“老师”向记者透露,天鹅湖景点“洗脑”课程有专门的培训教材。

  >>>忽悠一

  传销还有授课“教材”

  2月21日中午,记者的“传销”团队来到天鹅湖南岸的半圆形观景台,密密麻麻的人围在观景台下方的黄山雕塑周围。很多“老师”在用方言讲课,一些好奇的游客凑近听了之后,都懵懂地摇摇头走开。“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财富,多听多看少说话,不要让‘外人’知道我们财富的秘密。”一名操着四川口音的男子说道。随后,他带着数十个“新人”,来到观景台上方,指着湖对面合肥市政务大楼,再次“讲解”了大楼的各种“隐喻”。

  记者混进这群人中间,听着他们讲政府大楼的各种“隐喻”。突然间,记者的肩膀被人一拍,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操着江南口音的胖子问:“你在这里干什么?”记者随后跟随胖子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用四川口音跟胖子说:“我想来合肥投资,做个小本生意。”一听记者说了外地话,胖子神情缓和下来,他告诉记者,合肥有个很大的投资项目,叫做“自愿连锁经营业”。胖子说:“你看你刚听的课,就是这个行业的。”记者说:“我听着这些,咋是忽悠的呢?”胖子微微一笑,说道,“授课”老师的讲解绝对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有固定的“教材”。

  传销的授课教材在哪里?按照胖子的指点,记者来到天鹅湖鱼水情雕塑旁,只见一个相貌清俊的年轻人镇定地站在人之中,而一个五六十岁的圆脸男子在不远处警惕地张望。记者走近,暗示要“教材”。圆脸男子一听,立刻招呼年轻人过来,从黑塑料袋里拿出了一本名为“2013年两会珍藏版影集”的相册。圆脸男子说道:“这就是教材,现在风声紧,我们都不敢卖了。”

  翻开这本教材,里面赫然都是合肥各种景点的“隐喻”。有市政府大楼的、有天鹅湖的、有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还有各位领导人的“讲话”。记者发现,天鹅湖的“隐喻”占了相册篇幅的2/3。

  这个教材是哪来的?按照相册上印刷的出版单位,记者来到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厦13楼,工作人员一听记者是来探听传销教材的,都不禁莫名其妙:“我们这里是矿业单位,怎么可能印这种教材?”

  >>>忽悠二

  垃圾箱意味多看多听少说

  市政务大楼南边,一块嘉峪关政府赠送的大型黑石就伫立在体育广场中央。这块黑石头原先是立在市政府大楼旁边,后来才被搬到体育广场中央。而在传销“教材”上,这块黑石头是一个重要的“授课点”。

  当日下午,两位记者跟随近百名人员来到黑色石头周围。一名身穿黑色风衣的男子正在大石头前,开始兴高采烈地授起了“课程”。“传统行业好像天天都是累得很嘛,靠出苦力挣钱,挣老板的钱,很难挣,但在咱们行业,好像每天喝茶、聊聊天,好像没有什么财富可挣,但我们现在挣的是健康、知识等等财富,这怎么挣钱?就要靠你能不能悟到合肥政府给我们的暗示。”黑风衣男子兴奋地指着石头说,“你看这块石头,西边低东边高,为什么会这样?你看石头的谐音是‘十’,一块完整的石头为什么要将左边一角磨低一些?这寓意着我们这个行业是‘十全九美’啊。你要读懂政府赠送礼的隐喻。”

  黑风衣男子介绍说,这个行业是赚大钱行业,为啥不是“十全十美”呢?因为其外表要靠政府打击、保安阻挡等政策来“泼脏水”,所以是“十全九美”。

  离开了黑色石头,一群人继续朝南走,沿途都伫立着很多新式垃圾箱。黑风衣男子指着一个新型垃圾箱比划着说:“你看垃圾箱两边各有一个凸起物,像不像耳朵啊?垃圾箱口像不像嘴巴啊?两个投回收垃圾的口像不像眼睛啊?这种垃圾箱在安徽其他城市是不可能有的。这是政府故意设置,告诉你们,咱们行业要多看、多听、少说话!所以你们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前,与家人聊天的时候不要说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事情。”

  黑风衣男子一直强调,只有多看多听少说话,才能对得起政府“给予的暗示”,才能赚到大钱。

(责任编辑:秦静)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