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态岛:好空气能当"饭"吃 让百姓享受红利

2014年03月21日 09:27   来源:解放日报   

  “岛上空气和市里不一样。一到这儿,人就神清气爽。”这是许多到过崇明的市民共同的感受。崇明PM2.5三年平均值仅为35,是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天蓝水净,这是我们的专享‘福利’。”许多崇明百姓引以为豪。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沪发布报告亦对此作出高度评价,认为崇明生态岛是“上海大都市圈内的生态示范区”。而采访中,崇明的主政者们却坦言,他们更看重的恰恰是百姓的感受度,因为“生态要让百姓实实在在得益”。

  制度设计释放红利

  这份由第三方国际组织作出的《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指出,尽管“崇明岛目前仍是上海市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致力于实现人居、自然和产业的生态和谐”,有望“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引擎”。

  “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适宜人居始终是我们的追求。”县委书记赵奇理解,“这不仅仅是指表面意义上的环境适宜人居,更是指生活水平、保障水平、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适宜人居。”因此,赵奇认为“建设生态岛与打造‘幸福民生’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一点,在被视为发展“总纲”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最初设立的22项主要评价指标中,许多就直接涉及民生,比如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骨干河道水质达Ⅲ类水域比例及空气AQI指数为优的天数等。

  制度设计,释放了民生红利。岛上大气质量常年维持在1—2级水平;内河骨干河道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土壤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标一级要求;森林覆盖率达20.5%。经过这几年改造,岛上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各村垃圾回收率达8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81%,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率81%……目前,内河骨干河道水质达标率、空气指数达标率、公众对环境满意率等多项指标已提前实现《纲要》提出的2020年终期目标。

  而生活保障水平的提升,更是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变化。崇明70万户籍人口中,农村居民达48万。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基础养老金已增至目前的每月580元和540元两档,平均每年增幅70元以上,而农民实际领取的平均水平已达每月598元。近年来,崇明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年均增幅达19.6%,今年人均筹资水平达1780元。崇明16周岁以上农村户籍人数(不含在校生)有37.15万人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障,参保覆盖率达99%。村民老范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现在大家不再以为搞生态没有‘钱途’,这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水涨船高,光养老金就涨了一倍多。”

  “近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崇明的转移支付力度,生态建设的制度设计为环境的改善、保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县财政局局长郑勇说。

  “环保岗位”风生水起

  “空气质量好,也能当饭吃?”过去崇明百姓揶揄的一句话,如今正在岛上得到验证。

  去年9月,年产值10亿元的上海沪宝钢铁公司因污染得不到控制,被转移到岛外。类似的污染企业,6年来崇明已关停185家。企业关停后,不少村民很快就有了新岗位。村民老龚原来在钢铁企业打工,“每天都是一身灰”。如今,老龚很满意他的新岗位——河道保洁员,“不仅有了保障,而且不用再吃灰”。农村垃圾收集员、林业养护员、河道保洁员……这些“环保岗位”满足了2万余名崇明百姓的就业需求。

  生态岛建设带动的第三产业也创造了一批新岗位。位于崇明开发前沿的陈家镇,不少农村地区拆迁变成了社区。原先的铁塔村村民朱伟功亲历了变化:村里一些年轻人经过培训,在毗邻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而建的东滩湿地公园里当上了讲解员。3年来,东滩湿地公园、金茂凯悦酒店、上外贤达学院等为3000多名当地农民提供了各种管理和服务岗位。眼下,上海首个自行车主题公园——陈家镇自行车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从建设到运营,一定也会产生很多新岗位”。朱伟功说,这是生态岛建设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而在岛上,早已名声在外的“农家乐”也正经历着“蜕变”。“莫干山的高端别墅,比大多数五星级酒店还贵,即使是旅游淡季也是一房难求。为什么?山林的生态环境、顶级的空气质量加上高档的建筑装修,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县旅游局局长张立新眼下思考的新问题是,“崇明的‘农家乐’能不能也因岛上的好空气、好环境,‘卖出’这么好的价钱来?”在竖新镇仙桥村,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正致力于一项“桃花村试验”。田间农屋被重新利用,改造成环保美观的田间“餐厅”:人们可以在里面开沙龙、喝咖啡;农民房则被设计改造成绿色、低碳的创意住宅,“一个晚上2500元的费用也无法阻挡市区的尝鲜者”。

  生态溢出效应显现

  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直接的效应是提升了崇明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渠道。

  崇明特产白扁豆、金瓜、马兰头等经加工包装后,运往市区各大专卖店;以有机蔬菜为主打的快餐进入了沪杭高铁;去年,分布于全市的300多家崇明农产品专卖店年销售额达7亿元。“这是生态建设释放的红利,让越来越多农民从中受益。”县农委主任袁刚说。

  显然,生态建设的溢出效应远不止于此。

  在规划蓝图中,崇明未来将依托上海优势,发展总部经济。“而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全球高端企业和人才入住,眼前的生态建设可以说是一种筑巢引凤。”县长马乐声说。近年来,崇明在市政府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提升“水、土、泥”的品质、打造生态基础,包括建桥修路、建医院造学校、拆迁污染产业,建设中国最先进的空气水质检测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项目和企业来岛寻找绿色发展机会。

  坐落于陈家镇的智慧岛数据产业园投资逾100亿元,是“森林里办公”的产业园区,将全力打造数据报税仓库、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产业研发基地、数据交易平台和数据企业孵化空间。前来洽谈的企业十分看好园区的环境优势和发展前景,“因为这里有市区产业园区所没有的绿色发展空间”。目前,已有58家企业入驻智慧岛数据产业园。

  看中生态岛的发展前景,一批批体育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也前来寻找机遇。目前,崇明已有两个全生态养老社区纳入规划方案:陈家镇养老产业基地和“东滩长者社区”。两大项目将为上海发展中高端养老产业“投石问路”。也许若干年后,“去崇明养老”将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这些因生态而引入的项目,也将因生态产生效益,并最终惠及更多百姓,提升百姓幸福感。”赵奇说。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