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黑鹳栖息地受破坏 "鸟中大熊猫"难再寻

2014年03月25日 11:31   来源:大河报   

挖掘机在沁河里施工

栖息地有死去的苍鹭

2010年12月,摄影爱好者在济源市沁河上游拍到的成群黑鹳。(图片由李先生提供)

  三年前,30只珍贵的“鸟中大熊猫”黑鹳安家济源但因栖息地环境遭破坏,今年,人们见不到它们了

  黑鹳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目前全球仅存3000只,我国不足600只。据河南师范大学和济源市蟒河林场共同开展的“济源市黑鹳调查项目”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济源境内有30只黑鹳常年安家。然而几年过去了,目前济源境内一只黑鹳也难寻,这美丽的黑鸟为何一去不复返?

  过去四季能拍到黑鹳,今年找不到了

  热衷于拍各类鸟类的摄影师李先生、徐先生日前分别向本报记者反映,前几年,济源境内的沁河上游、南蟒河以及大峪、邵原、王屋山等地的大山里,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黑鹳,且一年四季都能见到,今年去济源多次摄影,却再也找不到黑鹳的踪迹了。

  李先生告诉记者,黑鹳活动于河流岸边及湖泊水域附近,以鱼虾、青蛙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偶尔也吃一些植物。

  据了解,黑鹳全球仅存3000只,我国不足600只,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近年来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相当于大熊猫。

  据河南师范大学和济源市蟒河林场共同开展的“济源市黑鹳调查项目”在2011年9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济源境内,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黑鹳数量达到30只,且种群在济源市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为我省罕见。据了解,这是调查组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对济源全市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水库、鱼塘等有利于黑鹳活动的地段、水域进行了全面调查的结果。

  记者探访,黑鹳栖息地受严重破坏

  昨日上午10时20分许,在过去黑鹳成群栖息区域的沁河上游五龙口一带,大河报记者看到,多台挖掘机在沁河里施工,发出巨大响声。记者询问现场一名施工工人得知,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大型水上漂流项目。

  该工人告诉记者,去年秋天刚来干活时还见过成群的“黑老登”(当地人对黑鹳的俗称),今年一上挖掘机,把它们都给吓跑了。

  下午1时30分许,大河报记者又来到黑鹳另一个栖息区域南蟒河,看到河水污浊,已呈黄色,并散发难闻的恶臭气味。在南蟒河梨林镇赵庄河一带,在北岸不足200米的岸上有数十个养殖场,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南蟒河,大大小小的污水口有7个之多,河岸边漂着4只死猪和1只死鸡。当地一位姓赵的村民说,“过去南蟒河很清,村里的小孩经常到河里摸螃蟹逮小鱼小虾,这几年河水被污染了,也没人管管,现在别说鸟儿了,连人也很少去河边了。”

  下午3时许,大河报记者驱车沿济源张苏公路,走进济源大山深处黑鹳的栖息区域大峪镇的砚瓦河。下了张苏公路逆着砚瓦河北行,记者看到,虽是枯水期,河里的流水却清澈见底,但仍没有发现黑鹳的影子。

  专家闻讯来考察,未见黑鹳踪迹

  2011年,当地媒体曾披露了济源境内黑鹳令人担忧的生存状态:河水受污、河道挖沙、人为捕猎和误伤,导致黑鹳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食物链中断。同时呼吁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查堵排污,国土部门要整顿河道挖沙砾石现象,林业部门要加大黑鹳宣传保护力度。

  昨日,记者在采访中,偶遇来济源考察野生动植物的中科院博士侯先生,他说,自己也是在媒体上看到济源一年四季有30只黑鹳,才专程来看看的,他到济源两天了,也没有发现黑鹳的踪影。

  侯先生说,国内唯一也是最大的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省灵丘县,也不过30多只,“如果济源因人为原因没能留住黑鹳,那就太遗憾了。”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