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保税商品区外也能购得 较零售店便宜两成

2014年04月15日 09:35   来源:解放日报   王志彦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进口保税商品现在也能在区外买到了。昨天,筹备已久的森兰商都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对外运营,这是国内保税区首次采用"电子围栏"对货物进行实时监管,突破了物理围栏的束缚,自贸区货物监管实现了又一次改革创新。

  "森兰商都"位于张杨北路2988号,地铁6号线洲海路站附近,是外高桥森兰商务区的重点贸易项目。商都由外高桥股份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距离自贸试验区不到3公里。展交中心地上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走进这里,欧美进口的各类商品,从高端时尚服饰、鞋帽、皮具、箱包、化妆品到钟表、红酒,应有尽有。中心内还有一家影城、一个儿童乐园和数家餐饮店,可供游客休闲歇息。一家品牌服饰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商品都由卖家从外高桥保税仓库里直接拿出展示,因为无需中间代理商,省了代理费,因此商品价格比市区零售店平均便宜两成左右。

  外高桥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松介绍说,"森兰商都"采用的是"前店后库"的销售模式,即大批商品进口后,以保税状态存放在自贸区仓库内,将少量商品拿到商都内进行展示交易,而展示过程中,商品同样不需要完税,直到某件商品被消费者购买,税费才会被上缴。"这样一来,进口贸易商的资金成本压力大大减少。

  同时,未销售的商品3个月内还可以返回保税区,继续进行保税仓储,或者直接转运至其他海外市场进行销售,贸易商的运作空间更大了。"

  不过,要实现"前店后库"的理念,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货物监管模式。在国内,各大保税区均以物理围栏为界,围栏内是境内关外,围栏外则是境内关内,进口商品一旦离开保税区,跨越物理围栏,就必须缴纳关税等税费。

  如何实现保税商品区外销售?上海海关在国内首次尝试了"电子围栏"的监管办法。

  他们将保税仓库的数据库与海关监管平台联网,这样每件商品的库存状态,是否出区,是否已销售,全部都在海关监管人员的掌握下。

  同时,外高桥股份公司又与银行合作,开发出了"税款分离交易监管系统",当展交中心内某一件商品被消费者购买,他所支付的钱款将被立刻分为两笔,分别存入两个不同的账户,一个账户是商家应得的货款,另一个则是税费专用账户,这样确保国家相关税费能及时征收,也杜绝了走私、逃税等监管风险。

  王海松表示,发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功能,是国务院《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内明确的改革创新任务。随着"森兰商都"一期正式投入运营,自贸区将为各家贸易商打造一个从传统批发向零售展销转型的平台,自贸区的国际贸易功能将进一步得以增强。目前,商都二期已经开工,预计明年建成投用。下一步,有关部门还会争取扩大保税展销品类,包括食品、日用消费品等商品也有望走出保税区围栏,走进市民生活。

  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森兰商都"将举行首届自贸区进口商品节,届时100多个国际一、二线品牌将云集外高桥。由于采取了直销模式,再加上店家打折促销,商品价格将接近欧洲市场,成为市民假日消费的又一好去处。

(责任编辑:杨默)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