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京一网店遭"好评"捧杀 3小时获赞千次被降级

2014年06月13日 10:38   来源:现代快报   苏宫新 杨阳 蔡雪洁 陶维洲

  开淘宝网店的,都希望买家能给个好评,有的店主为了获得好评,可以说是百般讨好卖家,甚至使出赠送小礼品或退款等“贿赂”手段。不过,有的时候“好评”井喷,店主也会吃不消,而且点“好评”的买家,还可能给自己点出麻烦来。不信,看看雨花台某科技公司3小时内收到1000个好评的遭遇就明白了。 

  南京一网店遭“好评”捧杀 

  雨花台区某科技公司,开发了一种检测论文质量的软件。为了便于交易,这家公司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售卖验证权的虚拟商品,并设置为一次交易1元钱买一次验证权,可检测1000字。

  随着交易量的逐步提高,客户的“好评”也接踵而来,网店信誉等级很快升为了蓝钻。不过,几天前,店主突然发现,一天内收到400个好评,仔细一看这些好评都来源于同一个ID。根据淘宝的信用管理规则,一天内同一个ID给如此多好评,不但对店铺的信誉没好处,反而会影响店铺信誉。经过跟客户沟通后,昵称为“怪兽笑呵呵”的客户称,给“好评”不要,难道是想要“差评”?见无法沟通,店主只好向淘宝主动说明情况,并取消了这些好评。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第二天上午,店主发现自己店铺的信用积分被扣,而且店铺还被临时降级。点开淘宝网管理方发来的通知,才知道是因店铺违背信用管理规定,有虚假交易刷信誉的嫌疑。后来,店主才发现,网店一夜之间又多了1000个好评,激发了淘宝的监管机制,自动对他的店铺做了扣分和临时降级处理。查看好评后,店主发现那个叫“怪兽笑呵呵”的客户,从凌晨0点到3点,连续点了1000次好评。

  大学生利用恶意“好评”创收 

  怀疑网店遭受恶意“好评”后,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报了警。而经审计部门审计,这次恶意“好评”,给公司带来了至少20万元的损失。雨花台公安分局雨花台派出所接报后,立即介入调查。

  在网安大队的配合下,民警很快确定,嫌疑人“怪兽笑呵呵”,是在四川绵阳的谢某。不久前,民警赶到绵阳,将谢某抓获,他是专门代网店刷信誉的“枪手”。

  民警查证发现,谢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长期受雇于他人,在网上替人刷淘宝店信誉赚钱。今年年初,他在一次帮人刷信誉过程汇总,由于操作失误,在一天内完成了多次虚假交易后,点了好几个“好评”,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激发了淘宝的信用监管机制,淘宝对该店主的信誉降级处理。花钱雇人给店铺贴金,却害得店铺降级,谢某被雇主臭骂一顿。然而脑袋灵光的他却从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生财之道:差评太多,店铺会降级,好评不实,也会让店铺降级,于是他就推出这项给“好评”让竞争对手降级的新业务。

  “创新”服务为谢某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不少网络商家雇佣他去攻击竞争对手的店铺。仅从今年4月以来,谢某就通过这种恶意“好评”收入了几万元。而这次“好评”雨花台区的这家公司,是受雇于北京的董某。谢某还称,自己接了董某的这单生意后,当晚点好评点得手软。

  枪手和幕后老板涉嫌犯罪被刑拘 

  今年5月15日,南京警方在北京将董某抓获。民警调查得知,32岁的董某长期从事跟雨花台这家科技公司一样的业务,为了减少竞争多揽业务,他就雇佣了谢某帮忙。而谢某拿了董某的钱后,就多次以“好评”为武器,恶意激发淘宝降级处罚机制,达到董某的目的。

  目前,谢某、董某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被雨花台警方刑拘,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网店经营,少数店主法制意识淡薄,试图用不法手段恶性竞争,不仅违反商业道德,更触犯了法律。希望广大网店店主,能守法诚信经营。

  相关新闻 

  江苏警方微访谈: 

  “淘宝刷钻”涉嫌违法 

  昨天,江苏警方会同阿里巴巴公司、银行、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一起组织微访谈,共话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先后有500余人次网民参与在线讨论,6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阅读微访谈。

  “淘宝刷钻”是很多淘宝卖家为了积累信誉走的捷径,但这一领域如今已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重灾区。昨天的微访谈中,阿里巴巴公司回应自今年3月15日后,根据国家工商总局60号令和新消保法的规定,“淘宝刷钻”已经涉嫌违法。对于有部分不法分子以刷信誉为由行骗,“@平安阿里”提醒广大网友不要相信,遇到此类情况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微访谈中,有不少网友反映经常收到诈骗短信和电话。对此,电信运营公司表示,如果收到诈骗信息或电话,市民可以拨打运营商客服热线投诉举报,查实后,将对诈骗电话采取关停和处罚措施。另外,运营商也已设置了对于批量群发诈骗短信的拦截措施。(苏宫新 杨阳 蔡雪洁 陶维洲)

(责任编辑:徐丹洋)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