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合肥教师离职后揭民校招生潜规则 称感到心累

2014年06月30日 15:58   来源:中安在线    张燕

  因忍受不了年年招生的压力,在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工作近13年的古老师(化名),主动离开了教师岗位。离职后,因为要求经济补偿无果,该老师向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万博学院赔偿其每年2次的招生加班费、生活补偿和离职经济补偿金,并为其补缴工作期间的所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6月26日,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公开开庭仲裁审理了此案,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位老师和万博科技职业学院的代理人均按时到庭,参与了仲裁审理。

  “对花钱招来的学生,总觉心中有愧。 ”仲裁审理中,这位老师在其辞职理由中说,为了不使自己的良心受谴,不得已选择了主动离职。

  该老师陈述,在万博学院工作10多年来,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招生。每年春秋两季招生,高考后的秋招,是重中之重,从7月到9月,老师必须参加校方无条件招生活动。2002年3月底他应聘到万博科技职业学院,从事教学,到校报到后两三天,学校就让他回自己老家所在的县城,负责招生宣传。招生宣传不仅掺了许多虚假成分,更重要的是跟高三班主任们谈推荐一名学生上万博可拿多少回扣。

  该老师介绍,给班主任的回扣,万博学院称之为招生促进费或推进费,从刚开始的一名学生给300元、500元,现在已涨到1000多元。根据到校学生的实际人数,在每年春节期间返还给班主任,也有的是学生一填好志愿,就给班主任少部分回扣。招生期间,学校只发给招生老师一半的基本工资,对不愿招生或完不成招生任务的老师,课教得再好,都甭想晋级晋升和评优,学院还采取调职或转岗等方式边缘化他们,受不了这样对待的老师,往往被迫主动离职。 2012年他没有招生,学校便让其调课、减少课时,不得已之下,2013年7月,他只好递交了辞职报告。为证明自己所说,该位老师向仲裁庭提交了其招生时发给班主任的招生促进费等相关材料,并申请了原万博学院的一位老师出庭作证。

  该老师说,常年招生过程中的请客、送礼、应酬、谎话,让他感到十分心累,以致每次招生回来,看到学生们,就觉得自己在骗他们。

  而万博科技职业学院代理人认为,该位老师辞职是事实,但因其是主动辞职,无需补偿。在回答仲裁庭“万博学院有无要求老师招生”的询问时,代理人表示,据他所知学院招生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招生;对“是否给班主任回扣”的询问,代理人回答:这个不知道,应该没有。

  由于双方对辞职经济补偿与赔偿要求的数额,相差较大,仲裁庭没有当庭裁决。“正常的招生宣传推荐,无可非议,可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给班主任回扣的有偿招生上,而不是琢磨如何提高生源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每况愈下是大家不愿看到的。 ”仲裁庭审结束后,该老师痛心而惋惜。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