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买账”
这次专项整治,效果有目共睹。比如,乡干部下村自带干粮,不在村里吃喝,减轻了村里负担,省下来的钱为民办事。再如乡干部不许“走读”,村里有事立即就能办。这段时间已进入汛期,乡、村干部更不敢大意,都要时刻待命。一旦雨情较大,县防汛办发布命令,干部就要立即到各自包保自然村、农户家中驻村蹲点;一旦发现险情,及时转移安置群众。实践表明,干部扎下根,把群众当亲人,农民才买账。
——歙县绍濂乡团委书记、古祝村党支部书记杨俊森
杜绝“一阵风”打好“持久战”
正风肃纪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聚焦作风问题,打响针对吃喝风、红包风、赌博风、走读风的“小四风”专项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干部形象不佳的问题,对于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小四风”由来已久、害处不小。比如吃喝风,有基层群众说:“一看到他们(乡村干部)醉醺醺的样子,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们吃的喝的,不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再如,有的地方办事看来头、凭关系、要“红包”,少数干部巧借名目敛财,更令人深恶痛绝。古人说,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些滋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已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顽疾”。下决心向“小四风”宣战,顺应百姓期待,直指问题要害,群众拍手称快。
时至今日,专项整治势头良好、成效明显,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有丝毫松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 “小四风”既然成风,就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当的传染性。重拳整治之下,不正之风遁形,但转入常态后,歪风会不会卷土重来尚未可知。如果治理经验不能固化为刚性制度,建设成果不能转化为长效机制,这场专项整治行动就难免沦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一阵风”。因此,整治“小四风”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打好持久战,必须完善制度约束,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小四风”的土壤。要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思维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好制度缺位和失之于宽的问题,扎紧制度笼子,确保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比如,整治吃喝风必须看紧“钱袋子”,强化财政预算刚性约束,使大吃大喝无处报销;整治红包风必须管好“印把子”,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整治赌博风、走读风必须立下“铁规矩”,使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有章可循。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力。要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与严密的制度执行、有力的检查惩处结合起来,凡是违反党纪和制度的行为,都不能放过,更不能放纵,要坚决做到执行制度无例外、违反制度零容忍。这样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持之以恒的大排查、大扫除,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杨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