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综述

2014年08月12日 14:21   来源:西藏新闻网   

  传承千年神韵 绘就大美西藏

  —我区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综述

  日前,我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摄影展——2014年第七届中国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展评选揭晓,280幅反映西藏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牧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入围作品,将于本月底在布达拉宫广场展出,为展示我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助推民间艺术团发展,到依法保护非遗文化,再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文化建设和发展屡结硕果。

  民间艺术团遍高原

  不久前,13位年轻演员加入了拉萨市当雄县民间艺术团。笑颜如花的她们,将为这个获得2013年“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县级文艺院团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先进集体”称号的团体,注入新的血液。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区陆续成立了多个民间艺术团体。如今,正是这些民间艺术团体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节目,打造出以草原、雪山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特色,将传承千年的“西藏风情”带上了全区乃至全国的舞台。

  “全区各县民间艺术团来自基层、服务于农牧区群众,用‘三贴近’和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为基层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技、卫生和法律知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我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

  像当雄县这样的民间艺术团,每年在春节、藏历新年、“三八”妇女节、“十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都不低于50场。艺术团每年还会创作大量“接地气”的新节目,展现新时代西藏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为加强民间艺术团建设工作,我区在队伍建设上确定了到2015年实现“县县有民间艺术团”的目标;在投入机制上,建立了“四个一点”的投入办法(自治区、地市、县财政补助一点,民间艺术团自身筹措一点);在管理体制上,出台了《全区民间艺术团管理办法》,解决部分县民间艺术团事业编制及人员转岗、分流,有力推动了民间艺术团的发展。

  非遗保护的“西藏特色”

  在不久前落幕的“指尖神韵”——藏族刺绣、堆绣唐卡艺术传承人精品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拉萨堆绣唐卡艺术传承人罗布展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吉祥天母》。持续近一个多月的展览活动,从西藏钦孜、噶玛嘎赤、勉唐、勉萨派唐卡,到藏族刺绣、堆绣唐卡,前来参观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领略唐卡这门藏文化独有艺术带来的魅力。

  “唐卡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展览为我们唐卡艺术传承人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也让我们获得了很大的动力和信心,推动唐卡艺术得到更有效的传承和保护。”罗布说。

  我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7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2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81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10个种类。为进一步推动自治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从今年6月1日起,我区首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正式颁布施行。

  “《办法》完善分级保护体系,明确人力和财力投入和监督机制,并建立了非遗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监管和奖惩机制,充分体现了我区非遗保护的地方特色。”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吉吉说。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百幅唐卡工程,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命名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1个,并首次开展了非遗“年度十佳传承人”评选活动。今后,“年度十佳传承人”评选活动也将常态化开展。

  公共文化“繁如夏花”

  今年是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年”。日前,由区文化厅制定出台的《西藏自治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标》正式施行,力图通过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自治区也明确‘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任务,但对于公共文化设施应该怎样管理、如何发挥其作用,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此,文化厅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标》。”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尼玛说。

  为确保标准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次出台的指标对全区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职能、布局、设备、制度、活动、经费、队伍、管理、宣传等10个方面的50个内容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这将有助于我区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区地市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543个乡镇文化站、39个县民间艺术团排练场、17个地市级“三馆”(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和西藏综合艺术中心等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目前已完成70%的建设工程量。

  据统计,全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平均每年开展免费开放活动万余次,受益群众达到200余万人次,形成了“全民阅读推广”、“民间艺术团轮训”、“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等品牌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品牌日渐丰富、文化惠民更加显著……踏着中央和自治区政策的“东风”,我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喜人。文化之花生机蓬勃,花香满园。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