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无锡首次有了“街道级”重残人托养园 全国先行

2014年08月19日 11:32   来源:中国江苏网   

  继2011年启用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惠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之后,今年6月无锡首个街道级重度残疾人托养园又在旺庄街道投入运行。近日,记者探访了旺庄街道重度残疾人托养园,发现已有13名低保低收入重度残疾老人入住。

  据了解,近几年来,无锡扶残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市级、区级投入下,多地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妥善安置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无人抚养、家庭无能力照顾和需要特殊护理的重度残疾人,给很多个人和家庭减去了负担,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如今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又开到了街道级——旺庄街道前后共投入近30万元,于今年3月起开建了重度残疾人托养园,并于6月投入运营。

  该托养园位于旺庄街道养老院内,目前共有6位护理人员、18张床位,其中包括15张重度残疾人床位,3张理疗床位。凡街道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重度残疾人,均可申请入住。旺庄街道养老院院长许峰说,虽然眼下床位较少,但以后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据悉,已有13位老人在重度残疾人托养园里享受托养服务,并且每3位老人就有一位护工来护理。许峰介绍,由于这些老人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养老院把他们的护理由普通的1:6调整到1:3。

  “来我们托养园的老人,能比在家里得到更好的照顾。”47岁的护工小黄最近被调到托养园这边照顾老人。1个多月前,80多岁的杨阿婆被家人送到托养园,由小黄护理。杨阿婆在家长期卧床不起,被送来时,神志不清,话都不会讲,身上还有褥疮。“虽然她家里有人专门辞了工作来照顾她,还是没有那么细心。”小黄说,“他们毕竟没有学过专门的护理知识,碰到问题不会及时处理。比如喂粥给她,吃不进去,家里人就没别的办法了。我们把粥打成米糊糊,一点一点地喂下去。再比如褥疮,需要1到2个小时就翻身一次,一般人做不到这么勤。”现在杨阿婆能开口讲话了,遇到家里人来也能分得清谁是谁,家属也觉得把老人送过来挺好,“有他们照顾老人,我们可以安心地出去找工作了。”

  由于面对的是广大低保、低收入老人,托养费用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对此,许峰说,“名义上,我们是按每人每月1920元的费用来收取的,但实际上,重度残疾老人入住进来,家属是不用出钱的。因为,托养园每月会给每位老人补贴600元,外加他们自己能领到的低保补贴、重度残疾补贴、失地农民补贴等等,这些老人每个月的各种补贴加一起支付1920元是有结余的。”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