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最大的残疾人24小时托养中心:关爱"全天候"

2013年08月06日 09:22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频道 在塘沽杭州道与苏州路交口,有一幢修葺一新的二层建筑,这就是天津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残疾人24小时托养中心——滨海新区塘沽顺天福残疾人托养中心。日前,记者来到试营业刚满一个月的托养中心,看到几名残疾人正在塘沽残联党员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四肢康复训练。

  “我老伴儿身体不好,儿子在市区工作,原来在家里一天三顿饭肯定保不住,经常得饿一顿,后来去了几家养老院,硬件条件也比这里差很多。”由于严重类风湿致残的包以平入住托养中心两周来,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满意。

  记者了解到,这幢托养中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有不同类型的房间,都配有空调、电视、衣柜等设施,淋浴间有24小时热水,还配有无障碍设施、医疗卫生室、康复训练室、娱乐室、餐厅、直饮机等公共设施,工作人员也是全天候为残疾人服务。

  在二楼客房区,记者遇到了49岁的马春玲,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营业第一天就入住了托养中心,她说:“原来在家,我们夫妻只能互相照顾,但住的是平房,做饭用水还得去屋外的水龙头提水,特别费劲,到这来就好多了,吃喝不愁,还有护工帮忙洗澡、洗衣服,我们打算长住下去。”

  据托养中心院长刘志忠介绍,这里主要招收具有塘沽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16岁至50岁智力残疾和肢体残疾且家里无人照料或照料有困难的残疾人,共设有72张床位,其中52张为托养寄宿床位,还有20张是日间照料床位,日间照料主要接收年龄4岁至14周岁的智力残疾儿童。

  塘沽残联副理事长孙凤珍告诉记者:“作为本市最大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它采用公建民营的形式,由残联进行管理和监督,引入顺天福集团的民间资本进行运营,依靠社会力量来服务残疾人,为托养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完)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