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空间发展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联动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解读
吕余生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根据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基础,以及港口交通条件,统筹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强化功能,形成协调有序、高效集约、联动发展空间格局。这对于新时期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协同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培育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带,促进桂粤经济一体化,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东西互动,推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布局“一轴两核四组团延伸区”,助推经济带联动协调发展
目前,广东、广西以及云南和贵州4省区未能形成科学统筹的空间布局,相当程度影响了区域的协调发展。《规划》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经济联系、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港口交通条件,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一轴、两核、四组团、延伸区”的空间布局。即: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南宁7市为轴带,以广州、南宁为双核,以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为四组团,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河池4市以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区作为规划延伸区。按照珠江-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将4个组团分为广佛都市区、产业承接区、转型发展区、开放门户区4个布局合理、联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区,通过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旨在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有序、互动发展的沿江综合发展带。这有助于加强经济带在产业、物流、人才、资金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引导形成一个功能定位清晰、产业体系完善、一体化发展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统筹推进经济带开放发展
广州与佛山分别是广东省的第一、第三大城市,《规划》提出打造广州、佛山都市区,将“广佛都市圈”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带协同发展的范畴,将进一步加快广州、佛山同城化步伐,提升发展广佛增长极,推进形成紧密依托珠三角、立足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组团,为整个经济带的开放发展建立科学有序的经济发展梯次组团,有利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合作,实现经济带的协同联动发展。
与广州和佛山相比,南宁在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南宁立足江(珠江-西江经济带)湾(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通江达海,具备打造成为经济带核心增长极的基本条件和发展优势,通过整合崇左、百色连接东盟和资源富集优势,加强南宁、崇左、百色3市的协同发展,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对接互动,加快转变优势资源开发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打造开放门户区,有助于将南宁建设成为经济带中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核心增长极。柳州作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要进一步发挥工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柳州、来宾、河池3市空间距离优势,加快柳来河一体化建设,加强在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实现南-崇-百开放门户区与柳-来转型发展区的协调联动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带协同发展机制
构建协调联动的空间格局,必须通过经济带省际合作机制的创新完善,进一步促进资源跨区域畅通流动和优化配置。《规划》是涵盖桂粤两省区共11个市的区域规划,以两省区合作为重点,并延伸涉及西江上游贵州、云南相关地区,要加快两广一体化发展进程,积极探索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必须有效协调省际之间、上下游之间的诸多利益关系。因此,行政边界的破除程度、利益格局的去除效果和跨流域、跨省区体制机制建立的顺畅与否,都关系到《规划》的实施效果。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两省区要共同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化、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一体化、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作出专项规划,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商。两省区和各组团功能区要设立相应的日常管理办事机构和专门的工作人员,统筹协调经济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确保经济带发展尽早取得阶段性实效。根据《规划》要求,对涉及需要双方共同承担的工作任务,要联合制订共同行动计划,适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动态评估,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落实到位。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