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经济带可在35年内初步建成

2014年06月30日 09:58   来源:南方日报    魏香镜

  南方时事圆桌

  2000多年前,从中国向西延伸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东方和西方实现文明交流、商贸合作的伟大纽带。去年,由中国政府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又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和功能。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表示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提出“五通”理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6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落下帷幕。论坛发布了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研究报告。报告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理念表示支持,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拟实现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愿望,可为沿途国家推进国家构建和加强对外联系提供重要收益。报告最后也给出了建成经济带的时间预估,表示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

  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等国的40多名官员、学者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本期南方时事圆桌特别梳理了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向您呈现多国嘉宾眼中“丝路”的不同风景。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经济容量和辐射力有多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都在这条经济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55%左右,拥有世界总人口的大约70%和世界已知能源资源的75%左右。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

  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博士艾丽娜拉·拜纳扎洛娃:“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大力推进“欧洲—中国”国际运输走廊(途经哈萨克斯坦)的建设。这条国际运输走廊全长8445公里,为世界之最,建成后可使亚太国家拥有到达欧洲市场的最短出境路线,大大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货运时间。目前,中国至欧洲的货物98%通过海路运输。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海路运输需要花费45天,而内陆运输(过境哈萨克斯坦)则只需10天,时间缩短近五分之一。这将进一步扩大哈萨克斯坦与亚太其他地区和欧洲国家的商贸往来。

  阿富汗外交部经济合作部总干事瓦赫杜拉·瓦希:有鉴于阿富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地区东西向和南北向传统交通走廊的交汇处,通过把阿富汗转变成区域贸易和交通的轴心,连接丝绸之路日益活跃的东西和南北走廊,整个区域完全可以实现复兴丝绸之路。

  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外交前景如何?

  伊朗驻华大使马赫迪·萨法里:伊朗已经准备好投身于建设丝绸之路计划必需的基础设施。这种意愿表明了伊朗对中国在西亚的经贸领域合作非常重视。一个月前在上海,习近平主席和鲁哈尼总统在最近的双边会晤上表达了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以及复兴古丝绸之路的意愿,为双方的通力合作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基础。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谢刚:中国同印度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计划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印双方都开始建设与自己相关的陆上贸易新通道,如中国新疆的铁路项目、连接中亚地区的公路。印度方面则在伊朗南部的恰巴哈尔港和阿富汗西部的公路建设中脱颖而出。面对全球经济发展转向亚洲地区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印应抓住机遇,维护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市场环境。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公正俄罗斯党主席国际顾问鲍里斯·古斯列多夫:不认同西方提出“丝绸之路复兴会导致中俄关系尖锐化”这一观点。中国十分清楚俄罗斯在中亚的作用,作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中国将努力保持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

  经济带建设的安全保障是什么?

  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的法学院教授詹尼斯·坎巴耶夫: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加强上合组织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获得了组织所有成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组织成员国可以在各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增加对话、增进互信、把合作议程从主要面向安全性问题扩展到包含深度和广度的经济合作。这意味着,上合组织将必须由主要充当地区安全的守护者转型为一个基于强大军事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支柱的组织。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当代历史和国际研究系主任、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教授米尔左吉德·拉希莫夫:中亚地区自古就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或多或少呈现出各国寻求利益的大博弈的态势。从中亚角度看,最佳方案是在双边和多边关系基础上与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和国际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对话与合作机制。

  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古萨勒·玛耶蒂诺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中亚地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强的挑战,应在阿富汗北部省份建设“安全带”的构想,此安全带将成为稳定区域和阿富汗内部冲突蔓延到邻国的缓冲物。上合组织应在阿富汗未来的安全方面做出努力,如打击毒品贩卖、有组织犯罪、极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面,需要积聚阿富汗邻国的全部资源建设共同的中亚市场。

  “丝路”上将遇到哪些“绊脚石”?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中国与经济带内邻国及非邻国处理好关系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美国因素。尽管美国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中美关系仍然是重中之重,中国的“轴心转向西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的“轴心转向亚洲”政策的影响。另外,美国自身也开展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的计划有所重叠。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号召力与影响力都不容小觑,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角力很有可能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开。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丝路途径的某些地区产业密度低,人口密度低,很难形成符合标准概念的经济带,这将成为经济带建设的最大障碍。从兰州往西,先是经过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个绿洲带,人口比较少。新疆沿途基本是荒漠,加上经济欠缺发展,这种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使得形成城市带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中亚五个国家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000万,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个人,铁路经过这一段,大段是荒漠地区,同样难以形成城市经济带。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