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废旧电子电器、废旧金属以及报废汽车等,含有色金属、贵金属、钢铁、塑料、橡胶等,堪称“城市矿山”,是放错了地方的战略资源。
2010年,武汉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城市矿产交易所,专门做“破烂”生意。
“我们这个平台有信息发布、交易服务、交易鉴证、融资咨询服务等四大功能。”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总经理孟宪良介绍。“客户有供给或者需求,在我们的平台上挂出信息、竞价成交,再通过我们进行第三方支付。”
孟宪良表示,只有当一种资源在市场上竞价时,才能发现它的价值。“破烂价格贵了,卖的人就不会胡乱处置,污染环境,而买的人也会倍加珍惜,充分利用。”
资料显示,目前武汉市每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超过1000万吨,废旧物资回收总量550余万吨,其中废旧钢铁200万吨、造纸原料120余万吨、废玻璃80余万吨、废有色金属20余万吨、报废汽车1.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武汉,这一市场容量就超过300亿元。
孟宪良介绍,武汉市大部分的企业废弃物收购均由“马路游击队”完成,许多交易是按照传统而落后的一买一卖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交易的市场是一个信息闭塞、非竞争性、不规范的市场,废弃物难以得到合理定价,导致废弃物回收规模受限,影响产业的发展,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开业之初,这家位于青山火炬大厦的交易所生意惨淡,交易量很小。“再生资源交易本来就有多年沉淀下来的交易体系,没有动力转入线上,并且阳光化后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要交税。”孟宪良表示。
为了提高进场交易的积极性,整合现有资源,去年10月,矿交所的控股股东进行了调整,武汉市供销社正式控股并接管矿交所。利用供销社体系的资源,再积极地跑客户,今年,矿交所交易额已突破1.6亿,超过前三年总额的10倍,呈现“爆炸性增长”。
“废弃物就近就地处理,是最环保最有效率的。城市矿产交易大有可为。”孟宪良表示。他预测,明年矿交所的交易额将突破5亿元,5年内争取达到50亿。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