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秦之声"

2015年01月22日 14:04   来源:陕西日报   

  2014,陕西吹响改革号角。

  大潮涌动,风生水起,一场涉深潭、过险滩的变革持续在三秦大地推进开来。

  这一年,全省上下既体现全国改革共性又从陕西实际出发,既有整体推进又有重点突破,既着重经济领域又兼顾民生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出陕西发展的新活力。

  简政放权 一马当先

  岁末,王先生拿着刚办好的个人执业资格延续笑得合不拢嘴:“真快啊!以前来这里办事,有时候手续不全来回折腾好几次,现在一次性告诉你要带的东西,而且来了就办。”

  令王先生满意的是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快捷和高效。自2014年3月便民中心成立后,建筑业、房地产、个人执业资格注册等业务由过去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处室分散办理,变为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做到一个窗口进出。

  效果立即显现:截至2014年11月底,窗口实际受理企业和个人申请行政许可事项6.3万件,期办件办结量1.6万件,发放证件7.3万张(套)。

  改革的冲锋号一经吹响,前行的脚步就无法阻挡。从2014年春天到冬天,短短十个月时间,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年内召开的五次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统筹推进行政、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8个领域的35项改革。而简政放权就是开门的“第一件大事”。

  2014年,我省累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35项,精简幅度达32%。其中省级投资核准事项精简61%,全面取消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在省上,全面启动省级机关公车改革,各机关单位约90%的公务用车被取消,降低了公务交通成本,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在地方,启动神木、府谷省直管县试点,赋予神木县、府谷县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在农村,全面推开镇村综合改革,以“五办三站”为阵地,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社区,全省1216个乡镇、204个街道办事处、26589个村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简政放权,极大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一年来,全省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7.6万户,增长40%,非公经济占比提高0.5%,省属国企营业收入增速名列全国第四。

  抓住关键 啃硬骨头

  2014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全国绝大部分地方一样,我省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以改革为统领,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协调推进,使全省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得到遏制,经济增速仍居全国第一方阵。

  抓住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是“拐弯超车”的关键。改革中,我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减轻企业负担、加快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让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透露出浓烈的“陕西特色”。

  针对社会资本活力不足的“短板”,我省密集出台措施,相继制定《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意见》、《省属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的意见》和《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推出39个、2700亿元的重大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为了帮助煤炭企业从“滑铁卢”中走出,去年6月,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煤企税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停止征收5项和公布取消11项不合理及违规设立的收费项目,为煤炭量价齐跌止滑。2014年,全省原煤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6%和3.7%。

  用“放水养鱼”的妙法救企业,受益的不只是煤企。去年,我省共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2项,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全面实行先照后证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私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增长114%。

  近两年盘旋在关中地区上空的雾霾不仅成为新的舆论热点,也考验着陕西决策者的执政理念和智慧。如何在发展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

  出重拳、用重典,陕西环保真枪实弹“动真格”。以关中地区治污降霾为重点,全省建立区域大气质量监测网络和应急响应体系,推进大气污染监管“网格化”管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零死角”。夜以继日地攻坚换来了西安收获211个蓝天的好成绩。

  着眼民生 凝聚民力

  改革,在社会民生领域同样风生水起。

  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项项举措回应着民生关切。

  实施大学区管理制度以前,西安市第二中学高考上线几乎为零。自从该校与优质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的西安铁一中划为一个大学区后,两校开始互派教师频繁交流,二中的师资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让很多家长打消了舍近求远的念头。

  西安实施的“大学区”改革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择校热”和“乱收费”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像上学难这样的“硬骨头”民生攻坚战,正在各个领域展开——出台《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完善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成宝鸡、延安和延长县医疗集团组建,医疗救助县级一站式服务达100%;实施“单独两孩”……

  一个个数据组成了2014年陕西民生工作的初步答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6万人;全省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3.3万套,基本建成31.59万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5%和12.5%,农民收入在全国的排名前移了3位;物价上涨1.7%,明显低于控制目标。

  彰显民生特色的改革措施,犹如冬日阳光,正温暖着百姓生活。(记者 陈艳)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