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的一场小雨,让福建漳浦县赤湖镇的葱农们忙了手脚。按照二十四节气,现在正是收获大葱的最好时节。然而,在漳浦大葱最主要的产地赤湖镇,近2万亩的大葱仍躺在地里。葱农盼着有加工企业能像往年一样来地头里运葱,可结果却是失望一场。
两万亩大葱在田间白送都没人要
当天上午,中新网记者来到漳浦县赤湖镇前张村,成片绿油油大葱长势旺盛。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采收结束等待下一季种植。如今,由于销售市场遇到困境,一片片葱田却少有人采收,葱农们为此惆怅不已。
记者现场看到,在田间道路的两边堆满了大葱任由其腐烂发臭,而一些采收完的地里,还有部分大葱被扔得满地都是。
“现在每亩大葱的价格才两三百块都卖不出去,有的就是不用钱也都没人要。”面对成片销不出去的大葱,漳浦县赤湖镇的“葱农”陈景龙一脸无奈。他说,大葱每亩投入的成本约2000元(人民币,下同),但家里那三亩的大葱,一斤也没销出去,现仍在地里放任生长。
记者了解到,在往年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大葱亩产一万斤左右,一亩能卖到上万块,如今一亩价格才两三百块。
陈景龙说,大葱去年开市的时候每亩价格在三四千左右,随后便开始下跌,现在都没人要。有的农民为了腾地种植,免费将大葱送给加工厂。
目前,整个赤湖镇3万亩的大葱还有近2万亩未采收,葱农眼看大葱在葱田里开花叶子枯黄腐烂,只能“望葱兴叹”,却也无计可施。“大葱的收成时间只剩一个月了,大葱变老就更没人要了,留在田里还污染环境。”葱农说。
大葱出口量较往年减少三分之二
据介绍,漳浦是中国春季大葱主产区,全县大葱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15万吨,保鲜大葱出口量占全国的45%。而赤湖镇是漳浦大葱最主要的产地,去年全镇大葱种植面积3万多亩。
十几年前由于大葱价格的收益可观,赤湖镇遍地开“葱”,形成产业化,成为该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70%以上人口从事大葱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工作。
而赤湖镇的大葱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中国北方地区。但今年内销市场不景气的同时,外销市场也令人忧心。
赤湖镇委书记林龙喜分析说,大葱遭遇滞销困境不是因为大葱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大棚蔬菜的推广,北方等多地大葱获得丰收,此外,韩国、日本现转向越南等国家进口蔬菜,向漳浦进口大葱的订单较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二。
葱农免费送葱盼腾地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来,全国的一些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葱滞销,在山东烟台、河南等地都出现过大葱滞销现象,葱农、蔬菜加工出口企业一片愁容。
赤湖镇的葱农表示,现在不指望能回收多少成本,只要有人愿意帮他们把地腾出来就算免费送也可以,毕竟全镇这么大面积的大葱都放着腐烂会对环境严重污染。
林龙喜说,赤湖镇的大葱种植几乎全镇所有的农户都有,在规模上不好调控。农户看到什么值钱就跟风种什么,现在低价且无人收购,就出现全镇农户几乎都血本无归的现象。
他表示,政府会慢慢引导农户跟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结构,建议农户转向其他蔬菜种植,也尽量在大葱烂掉之前尽快找到销路。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