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湖南临湘吸毒市长案存疑:毒品毒资来源或涉受贿

2015年04月24日 07:37   来源:中央电视台   帅才:

  白岩松:

  没错,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去关注,其实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回头一看,在新闻当中有的官员吸毒,竟然这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我们继续观察。

  解说:

  官员吸毒,在已经被曝光的违法违纪案例中,龚卫国不是第一个。在此之前,最受舆论关注的,要数有着“吸毒州长”之称的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2011年4月27日,杨红卫在楚雄州政府的一次会议现场,被云南省纪委带走。当年5月1日,云南省纪委、省监察厅对外公布杨卫红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其中“吸食毒品”赫然在目。法院查明,杨红卫在任职楚雄州州长期间,与妻子共同受贿近千万元,并因滥用职权,造成公共财政损失2.66亿元人民币。因此,在2013年2月,杨红卫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就在杨红卫贪腐行为暴露的同时,他的吸毒史也同时曝光。根据新华网报道,杨红卫在被捕前,已有一年多的吸毒史,并且有固定的吸毒地点和供货人,甚至他曾一边开会一边公然吸食毒品。

  不仅仅是杨红卫,去年5月,安徽省宿松县招商局副局长李同保,也因为吸毒被拘捕,他也是宿松县在一个月内第三个因吸毒而被捕的公职人员,并且更让公众震惊的是,李同保还是因为聚众吸毒被拘。

  安徽公共卫视:

  宿松县警方近期查获的吸毒的公职人员还不只他一人,当地道路运输管理局的一名副局长也同样因为吸毒被警方行政拘留。另外5月6日当地住建局的一位公职人员也因为吸毒被开除党籍。

  解说:

  据了解,他们的吸毒事实,都是在公安机关侦办其他案件时,恰巧被抓获才最终暴露的。

  白岩松: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可能几起的涉及到官员吸毒的事件的时候,它还有它的一些共同的特性,比如说在之前媒体曝光的吸毒官员特点,他多由其他的事情牵连出,并不是说直接吸毒这件事情,人毒一起被抓获,而是往往在抓到了其他的事情查查查,原来他还吸毒,但是这一次,龚卫国市长的这个吸毒的事情,似乎现在看还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也不知道是不是由吸毒这个事情继续去查,会查出其他的问题。

  第二个吸毒的官员常有其他的不良行为,受贿啊,嫖娼啊,等等等等。

  第三个担任职务或者所在的单位,社会交往范围较大,而且频繁。这次龚卫国的吸毒事件也由媒体报道说,是不是又因在于他曾经管过一些很多社会文化的这种活动场所KTV啊,等等等等。是不是也因此就进入了这样的某种,怎么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的吸毒的过程。

  最后不少,还是聚众吸毒,那这就更加糟糕了。好,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中央党校的教授辛鸣,辛教授您好。

  辛鸣:

  您好,岩松。

  白岩松:

  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了之后,您刚才也提出了疑问,比如说一个是吸毒如果没发现呢,我们管理干部有问题,另外可能关怀不足,那接下来它像一个警告一样,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预警,今后我们应该发生什么样的一些工作的调整?

  辛鸣:

  其实这就是我们过去,就是你刚才一开始问我的时候,我说我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了,就是因为在我印象里面,领导干部跟吸毒应该是绝缘的,我们不认为领导干部会吸毒。但是通过现在暴露出来这么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我们原来领导干部涉毒群体里面还是概率比较大的事件,那么既然这种事件出现了,这就给我们提醒了,我们未来在对领导干部的监管方面,恐怕对他们是否吸毒这块应该有予以特别的关注。

  因为过去没意识到,那么可能当然关注就少一些。既然现在发现有这样一种倾向性质的问题,当然我们就会予以特别关注。比如说我们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一些生活活动的轨迹是不是也应该纳入到我们部门的有关的监管,这样的话因为你既然承担公职,那么你就必须始终处于我们有效的监控之下,监督之下,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事情。

  白岩松:

  另外可能是,你看辛鸣教授这个但凡吸毒者都,如果他真要能做到,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私秘空间里,有时候你要想抓到,假如他身体没有大的反应还真很难,但是透过这个龚卫国市长的吸毒事件,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这个市里头是多有传闻的,那这个我们又该怎么去面对类似这样的一种传闻,过去可能就是因为不可能吧,就把这种传闻完全当成谣言就给屏蔽了。

  辛鸣:

  就是确确实实任何事情的发生,它不可能是完全没有征兆的,任何事情的发生它也不可能是完全给隐藏的很好的,他总会有蛛丝马脚的。行云比有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给我们提醒,就是我们应该慎重的对待社会上的一些传闻,尤其是对待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些传闻,如果是发现有这样的传闻,我们不要像过去似的,马上第一时间就特别警惕似的给社会予以回击说绝对不可能。我们不妨多留一点心眼,我们就多做一点考察跟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能做到这一条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很好的把一些问题给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至少让他从小别变大,最好是让它别发生。

  白岩松:

  辛鸣教授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可能跟这个事情有关系,但是可能更大的范围又更有关系,我们发现很多官员,比如说自杀,包括这一次龚卫国用的也是这个抑郁症这样一个概念,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挺好的一个抑郁症,再这样下去的话得被毁掉。今后我们怎么去择清谁是真的抑郁,而谁是其他的贪腐的事情,或者可能吸毒等等,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辛鸣:

  其实岩松在这里我一定想多说几句话,其实我刚才那个话没讲完,就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在目前中,大转型大变革的社会中间,它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们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党员干部从心理健康,其实现在我们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个人认为,说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有抑郁症,他可能真的不是一种托辞,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关怀我们党员干部心理健康。

  白岩松:

  没错。

  辛鸣:

  我倒是认为我们社会不一定不要一概就把我们党员。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您的解读,因为时间到这了,当然我们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否则社会会中毒。

(责任编辑:庄彧)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