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年—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枢纽地带,大力发挥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产业背景
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发展是龙头和动力。湖北在自身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壮大规模和调整结构相结合,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数控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汽车、钢铁、机械、石化、船舶、轨道交通产业,改造提升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沿江工业走廊,力争沿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选“国家队”,推动工业集群发展。发挥湖北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湖北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等优势,打造旅游城市、精品线路、旅游景区、旅游度假休闲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鼓励全民创业、创新,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推进农产品主产区特别是农业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带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提升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引领创新发展的科教和人才基础
湖北是科教、人才大省,发挥好科教、人才优势,是湖北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长江经济带发展软实力的应尽之责。要充分发挥高校多、科研机构多、人才多的优势,面向市场,创新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探索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推动基础研究,加快世界前沿技术研发,在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数控设备等领域掌握、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知名自主品牌。发挥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人才以不同形式参与企业管理和分配。积极发展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类人才。
充分发挥一体化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武汉城市圈的集群效应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提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长江流经湖北干线长,通航条件较好,3000吨—5000吨级货轮可常年通航,湖北又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便于发展多式联运。继续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汉江航道建设,提高综合通航能力。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加快黄石、荆州、宜昌等沿江港口码头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以航运中心和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推进港口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拓展港口运输服务的辐射范围。统筹航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武汉为中心,以沿江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形成沿江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创新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统筹规划,科学谋划沿江城市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建设与山脉水系相互融合,建设富有滨江滨水特色的宜居城市,特别是要节约利用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
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对外开放口岸建设,加快宜昌港、荆州港、三峡机场等内陆口岸建设力度,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增强沿江开放口岸功能,推动口岸信息系统互联共享,力争逐步将沿江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全面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促进湖北产品、资本走出去,重点加强机电、化工、纺织、农产品和电子元器件等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实行以外促内,内外结合,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性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实现沿江区域要素优化配置。放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示范效应,推进沿江各地综合性机制创新,促进区域合作与沿江各地共同繁荣。
(作者系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