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一带一路”机遇 实施“一江三带”战略

2015年07月22日 08:59   来源:南方日报   

  依水而生,伴江而兴。

  穿城而过、奔流不息的珠江,既是广州魅力和活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源头,也是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纽带。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珠江更是如纽带一般,将广州、中国内地、世界连成一体。

  珠江兴,则广州兴。承载了广州辉煌历史的珠江,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今日召开的2015(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一场以滨水城市如何发展为主题的珠江论坛即将展开。

  今年初,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学习借鉴先进做法,科学系统谋划,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珠江两岸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提升珠江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带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广州如何实现“一江三带”发展战略无疑将是本次珠江论坛的一大焦点。环视珠江两岸,亮点纷呈:珠江新城经过十年建设已经熠熠生辉,国际金融城栋栋高楼也正拔地而起,江对岸的琶洲更是在会展龙头的基础上引入电商巨头,要打造新的城市CBD。

  本报率先为读者解读“一江三带”的规划亮点,以及两岸地区精彩的规划。

  南方日报记者 刘怀宇

  一江三带

  高标准开展

  珠江两岸提升规划

  2015年1月,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广州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着眼于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学习借鉴先进做法,科学系统谋划,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珠江两岸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提升珠江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带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按照市委的部署广州市国土规划委从今年3月份开始,积极开展珠江两岸优化提升的相关工作。目前市国土规划委会同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林园局和各区政府已经编制完成了《珠江两岸三带工作方案总纲》,并在“总纲”的指导下编制了《珠江经济带建设方案》、《珠江创新带建设方案》、《珠江景观带建设方案》,以及各区的工作方案。

  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广州应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广州将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广州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平台是自贸区、港口和空港。珠江就如纽带,将广州、中国内地、世界连成一体。

  规划部门表示,充分发挥珠江的纽带作用,延续千年辉煌,高标准开展珠江两岸提升规划,打造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并融合一体。通过深入珠江沿线现状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历经各部门十余次工作会议研讨,规划提出了构建泛珠三角对接“一带一路”的核心纽带(经济带)、国际竞合中的创新发展驱动引擎(创新带)和全民共享的岭南幸福家园(景观带)等“三个愿景”和“六大策略”;提出了“1+3+1”内容(即1个纲要,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3个建设方案,1个实施方案),构建了建立规划、产业、引资引技引智、文化等八个专业工作组,按照“四段指引”和三个阶段,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分步实施,从产业布局、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带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

  亮点

  琶洲 电商总部区要打造标识性街道

  上月底和本月初,琶洲电商总部区已经分两批出让了9宗地块,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电商巨头拿地进驻,使琶洲西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实际上,琶洲地区作为广州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直延续以会展业为龙头的发展定位。目前琶洲在原来既定的发展方向上,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通过对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城市设计方案的目标高远与精耕细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集约节约用地,打造引领广州高端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城市CBD,打造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总部商贸区。

  2000年,琶洲确定了以会展业为发展目标,奠定了琶洲4个区的结构,广交会落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后,广州的会展经济快速崛起,展览、会议、节事活动等会展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迅猛,跃升为广州最重要的会展中心区;2010年,以建设总部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为抓手,吸引宝钢、中移动、星河湾等企业进驻;2014年,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产业研究细化琶洲发展的功能定位,打造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抢占经济制高点,通过加大市政公建设施密度,加强城市设计和城市新形象特色的营造,实现更高标准的公共设施投入,创造高效、紧凑型城市社区。

  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30公顷用地内:通过道路支路网加密,开发用地细分,可出让地块个数由原控规的9个地块增加至19个,增加了10个;建筑面积增加27.9万㎡;城市设计优化后绿地面积不减少。同时,通过公共绿地优化布局,地块内绿地协调整合等措施,创造大疏大密、连续一体化的城市绿地空间体系。

  市国土规划委表示,将根据招商引资及市场情况,2015年第三季度继续组织创新集聚区供地工作。

  金融城 地面基本无车 设置电瓶车线路

  广州国际金融城位于广州都会区的核心区域,紧邻珠江新城与琶洲岛地区,其建设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金融强市”战略、推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广州建设新型城市化综合实践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在2013年11月通过广州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多个地块已经出让并开始建设,地下空间及市政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建设;金融城二期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经基本稳定,计划上报规委会审议。

  金融城是广州东西向发展轴上具有高密度性、高集聚性与辐射性、高经济性的地区,规划人口13.8万,就业岗位44.5万个。交通需求有两大:一是有超高强度的客运需求,二是有高品质的慢行需求。

  对此广州国际金融城采取的交通供给策略为:强化轨道交通线网与衔接,以轨道交通疏散高强度客运;将部分机动化交通引入地下,地面空间留给慢行活动群体。

  高强度客运疏散的措施包括:区域交通方面,通过规划广佛环城际轨道实现与广州南站与白云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实现20分钟以内的衔接;城市交通方面,利用现状地铁5号线与2~3条新型交通线路可实现对高强度客流的疏散。

  慢行品质改善的措施包括:规划将花城大道与临江大道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形成与地面慢行系统各行其道的城市主体空间交通结构。规划设置花城大道和临江大道地下车行系统(过境直行隧道),有效分离机动车过境交通,同时,在“地面无机动车区域”内规划设置了电瓶车线路、公共自行车网络、水上观光线路和地上/地下步行系统,贯彻了“地下快节奏,地面慢生活”的城市设计理念,充分体现“慢”生活品质。

  琶洲到广州南站只需10分钟

  琶洲西区在交通规划上,注重优化轨道交通线网站点数量与布局,实现便捷互联。以现状8号线、规划18号线、规划19号线形成联系内外的骨架,有轨电车环线沟通内部各个片区,公共汽车线网作为补充,由此形成三个层级公共交通系统并覆盖整个规划区,提供高效便捷的公交换乘。

  现状有两条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和8号线,规划新增5条地铁和城际:11号线、19号线、20号线、广佛及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可25分钟直达白云机场,10分钟至广州南站,1小时至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

  此外,在互联网集聚区增加道路面积和路网密度,有效提升交通循环能力、交通选择的弹性与地块可达性,增加地块临街界面长度,支持高效的地块开发。城市设计优化形成多层次的天际线,实现高低起伏、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变化。

  “金融方城”+“金融MALL”打造双核结构

  记者了解到,金融城二期城市设计及控规方案提出打造“金融方城”+“金融MALL”的双核结构,构建金融功能拓展带和滨江休闲景观带以及6个功能区块。

  ●金融城二期定位:

  新型城市化最佳示范区

  国内领先的金融集聚区

  岭南特色的中央活力区

  国际一流的生态理想城

  ●功能布局:

  金融城西核心区

  综合居住配套区

  综合办公配套区

  东部商住综合区

  ●景观体系:两核两轴、一带多点

  两核——水晶广场、方城广场

  两轴——西核心区景观轴、财富翠岛景观轴

  一带——滨江景观带

  多点——散布在区域内的多个景观节点,成为景观的重要元素

  景观带

  重点打造特色片区

  建设精品珠江

  珠江两岸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广州的名片和窗口。白鹅潭至南海神庙之间的珠江前航道两岸地区,集中了白天鹅宾馆、爱群大厦、星海音乐厅、广州歌剧院、广州塔等各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是珠江景观的精华段,也是游客心目中广州的缩影。

  规划部门介绍,珠江景观带建设将在前航道选取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土地开发价值高的3个特色区段,作为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

  ◎西部门户—白鹅潭三江口地区。这里曾经是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骑楼林立体现了老广州的历史风貌。规划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其打造为中西合璧的风貌特色区。近期将对重要空间实施环境整治,建立完整的慢行系统,增强历史文化片区的形象整体性;远期将进行城市更新,统一协调一线建筑立面,激发文化活力,展现城市历史脉络,打造魅力岸线。并针对该区域的特色资源,包括桥、码头、堤岸、特色建筑、历史街区等,提出相应改造优化指引。

  ◎中部客厅—珠江新城和广州塔周边地区。这里是现代广州最繁华的CBD,高楼林立体现了新广州的现代都市风貌。规划将通过环境品质提升,联结现有文化资源,激活区域文化特质,打造凸显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通过景观渗透,联系滨水与腹地空间,构筑全民共享的滨水空间。结合现有文化设施,将传统文化融入场地,策划大型城市活动,使中部客厅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东部门户—鱼珠、娥眉沙及琶洲岛东部地区。这里是广州最繁忙的港区之一,众多港口和码头蕴含了广州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规划将打造凸显生态文化、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绿色活力新港湾。结合丰富的生态资源,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营造多样化的亲水驳岸、舒适连贯的滨水步径、精彩丰富的滨水活动。高品质设计滨水活动空间,构建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生态环境,展现临港商务区的商业、产业与生活的综合魅力。

  规划部门还介绍,未来将要以“三全,三建构”的工作思路,以全流域、全要素、全流程建设精品珠江沿岸。构建市民和管理部门共同的价值观,去爱护和管理珠江;建构岭南特色的滨水景观,使规划理想落实到建设实施;构建起规划、建设、经营、维护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历史文化、公共空间、生态绿地、基础设施、慢行系统、桥梁码头等方面全面提升珠江两岸建设标准,精细化打造两岸景观,塑造体现岭南文化与地方特色、高品质的滨水空间和城市景观风貌。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