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自主创新是底气

2015年08月04日 08:48   来源:人民网   

  金色6月,我省传来捷报:成都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中国西部首个、全国第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获批“国字号”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对一个区域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最高褒奖。回顾2014年,成都高新区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

  实现产业增加值1178.2亿元,增长13.6%,总量占成都全市的11.7%;新引进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新增巴斯夫、罗氏等世界500强企业8家,总数达102家;成都高新综保区高新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1%,居全国综保区第三、西部第一……

  一系列成绩取得的背后,凸显出成都高新区哪些优势?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成都高新区如何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和对接?该如何抢抓机遇,拓展“向西”发展空间?

  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被批准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都高新区,无疑为成都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再添了一把火。

  “成都高新区是全省、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拥有加快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发展的特殊比较优势。作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将迎来又一个重大机遇。”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高新区的优势来源于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底气。长期以来,高新区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在推进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4年6月11日—21日,由成都高新区60家科技型企业、82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奔赴欧洲,聚焦创新集群、生命科学、可再生能源、通用航空等领域,开展项目推介、配对洽谈、园区考察等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期间,捷克投资促进局、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就通用航空方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本次‘欧洲行’的成功,集中体现了成都高新区对外开放合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谋划中欧合作‘大棋局’,为推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合作做出贡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与28个欧盟成员国近6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向西对外开放的阵地,吸引了一批批重点项目建设及产业集群落户高新区,使之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体,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从去年至今,成都高新区对外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国际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

  2015年3月,成都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吸引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戴尔、纬创、仁宝等世界500强企业入园发展,投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

  “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必须要有足够的项目做支撑。”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超前布局,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通过改革创新,简政放权,赢得改革发展先机。

  2014年12月25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启动实施《成都高新区企业“三证合一”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从这一天起,在成都高新区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将不用再分别跑手续办审批,只需要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搞定。

  今年7月,为做好“高新”文章,成都高新区发布三大经济支持政策,包括支持项目加快建设、鼓励重点存量企业多做贡献、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大力度的政策红利旨在推动重点存量企业多拉快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颁布,目的就在于鼓励区内企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