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北京顺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

2015年07月28日 07: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齐东向 裴珍珍 苏 民

  已跻身北京市重点新城的顺义区,发扬“接力精神”,在改革创新中一路走来,一路创新。从改革之初的“农工商融合”到打造现代制造业,从推动“临空经济”到致力“创新型经济”,顺义区对率先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步;从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顺义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

  正是这份奋力前行的执著,让人们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顺义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顺义区委书记王刚表示,“顺义有条件、有基础打造城乡一体化升级版,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土地:升级生金

  站在顺义区赵全营镇去碑营村的路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

  “现在的农田,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老模样了。”村民指着去碑营村路边的麦田说,“现在我们侍弄的叫田园化农业。”

  在以前,去碑营村的土地都是一家一户来耕种。自2012年起,顺义承担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的试点任务后,在赵全营镇和北石槽镇的交界处开始了探索。

  “先从去碑营村等10余个村子的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出来集中到村集体,把零星的碎地块汇成了连片的大地块儿。”村里的负责人介绍说,“经过3年多的时间,已逐渐形成了一块2万余亩的大地,采用合作社经营、规模化生产,周边农民家门口就业。”

  合作社先是去掉了田埂,大型的农机可以直接进地。然后,节水成为了改造的重中之重。在这里,顺义建成了北京首个粮食高效农艺节水示范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和农艺节水试验示范。

  “别小看这片地,在这里共采用了时针式喷灌施肥等6项高端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和高效农艺节水。每亩节水50立方米以上,小麦、玉米亩产分别增加50公斤、80公斤。”村负责人说。

  同时,为了增加景观功能,农田边还进行了一系列工程,疏通了周边沟渠,修整了道路,种植地被植物6.2万平方米、灌木1.8万株、毛白杨等乔木5814株。“田边有花,波斯菊什么的,比公园还好看。”当地村民说,“天气好的时候,好多人都拿我们这里当景点。”

  这种土地流转模式,解放了土地,也解放了农民,为农民获取长期土地收益构建了政策和制度框架。

  今年是顺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节点。区里出台了新政策,“进城进镇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享受农村有关政策奖励”。这意味着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也可安心分享土地增值带来的长期收益。对于没有进城的农民,区里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成立股份公司,散户农民以土地、大棚等生产资料入股,并在公司正规就业,实现农民就业员工化,享受“稳定工资+职工社保+分红”待遇。

  社保:城乡一体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乡村一个样,市民农民一个样,在顺义正逐步化为现实。

  社会保障,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随着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顺义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家庭,在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扶贫帮困等方面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北京郊区县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顺义率先在全市创建了充分就业区,城乡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着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享受平等待遇,推动临时工与所在的企业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实现正规就业,享受“稳定工资+职工社保”待遇。

  截至目前,顺义累计整建制拆迁68个村,筹建回迁房和保障性住房806.5万平方米,9.6万农民全面融入城市生活。这样做并非要把农民都往城里迁,而是引导工业化充分发育的乡村“就地城市化”。

  顺义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出发,将全区1021平方公里区域面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科学地将新城、镇和村“三个梯级”全面规划。城镇、产业、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四规”有机融合,镇村布局、村庄、农业、水系等相互衔接,城乡居住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

  顺义区发改委副主任闫沛枭表示,“考虑问题城市归城市、农村归农村,工作部署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这种‘两张皮’的陈旧思维,在顺义早已被摒弃。”

  产业:创新优先

  顺义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调整疏解不符合功能定位产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了区级经济功能区与各镇产业基地合作共建机制,目前整合后的临空经济核心区已与5个镇建立了合作共建机制,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的“以城带乡”。

  在这一基础上,顺义开始向“创新型经济”迈进。

  从去年开始,顺义率先实行了产业项目筛选全要素评价办法,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关。2014年淘汰落后企业44家。闫沛枭说,“以前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招商引资,现在倒过来了,是我们‘选’项目,‘选’企业。”

  与此同时,顺义还建立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资本运作方式,积极改进产业扶持办法,完善项目发现机制,促进新兴产业培育。

  在顺义采访最大的感受是:一是百姓忙家业,干部忙事业,时间对顺义人来说,分分秒秒都很宝贵。二是遇到问题,主动探索,不等也不靠。同时,检索顺义区历届党政班子的执政理念,路径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发展规律,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依托30余年持续大发展所积累的成果与经验,顺义从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等7个层面,统筹打造城乡一体化升级版,努力探索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经济日报记者 齐东向 裴珍珍 苏民)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