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绿色出行比或达75%

2015年09月23日 07:37   来源:京华时报   黄海蕾樊瑞

  昨天是“世界无车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举办的“畅通自行车步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主题宣传活动中获悉,今年北京将完成“一环八区”(二环路、三里河、南锣鼓巷、什刹海、奥体中心、中关村西区、青塔、方庄、来广营区域)的自行车道整治,共计248公里。另外,未来北京9米内辅路不得施划停车位,采取设置机非隔离、铺设“彩装”、设阻车桩等设施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

  □举措

  未来5年绿色出行比例提高5%

  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00年的38%下降至2014年的12%。出行环境的恶化是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的重要原因。

  自2013年,北京在地铁4、5、6号线沿线,二环、三环路部分路段试点启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整治,形成基础的“线”。2014年连“线”成“片”,针对三环内重点区域以及1、2、10号线沿线,结合城市绿道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北京自行车出行环境将初步成网,年内完成“一环八区”整治,即二环路、三里河、南锣鼓巷、什刹海、奥体中心、中关村西区、青塔、方庄、来广营区域,实现区域内联通。区域内共整治道路248公里。涉及市管道路82条,167公里;区管道路88条,81公里。

  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绿色出行比例将达70%;到2020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将升至18%,绿色出行比例有望达到75%。

  9米之内辅路不得施划停车位

  7月底,《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研究正式启动,预计年底前完成。届时,自行车道整治工作将实现系统化操作。

  昨天,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了《规划》要点,首先是停车占压治理方面,优先保证自行车通行空间,有条件路段设置路侧停车泊位。对于辅路宽度在6米内的,不得施划停车位,已经施划的全面取消,有条件区域可允许机动车借道。辅路宽度在6米至9米之间的,不得施划停车位,已经施划的全面取消,设置自行车道,机动车可借道通行。辅路宽度大于等于9米的,可设置停车位、自行车道、机动车道。

  另外,通过采取设置机非隔离、彩色铺装、阻车桩,以及增设监控设施等措施强化自行车道路权。周正宇表示,目前,小客车对自行车道路权侵占情况严重,通过设置机非隔离、阻车桩可以阻止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在自行车道铺设彩色沥青,对骑行人员有较好引导作用。

  周正宇还提到,要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监控设施,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并举。对于整治较好的自行车出行区内,增设公共自行车网点,提高市民绿色出行比例。

  >>落实

  西城取消539个路侧停车位

  西城区今年已开展自行车联网系统工程。整治范围南起白云观北里、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北至车公庄大街、平安里西大街,西起三里河路,东至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包括白云路、三里河路等29条道路,总长约34公里。

  主要措施包括,铺设自行车彩色导行带、增加机非隔离护栏、施划标志标线、设置车道标志。另外,增设电子监控设施24个,加大对违法占道停车的监管。对于小于6米的非机动车道取消路侧停车位,今年西城共计取消路侧停车位539个。

  西城区今年还将继续对什刹海区域进行改造,在德胜门内大街、鼓楼西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和西什库大街区域形成“P”字形绿色出行网,并在目前3个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网点,区域内公租车达到300辆。

  >>现状

  公租自行车日均使用15万人次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规模比去年新增1万辆、站点370个,已建成1730个站点、5万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全市公共自行车网点平均周转率为5.25次/车,与去年相比增长64.5%;日均骑行超过15万人次。

  运输管理局汽车租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自行车租车人平均出行距离约3.4公里,用车时间小于20分钟,早晚高峰4小时租车量占全天租车量的55%以上,车辆流向与上下班人群流向一致;骑行线路以居民区、办公区与公交地铁站点间的出行为主,平均节省出行时间约15分钟。

  □﹃无车日﹄探访

  王府井

  不少车辆仍照行不误

  昨天是“世界无车日”,奥体中心、南锣鼓巷和王府井大街三个区域被划定为倡导无车区,实行临时性交通管制,行人和自行车可通过。

  13时,京华时报记者在王府井大街与灯市口大街路口发现,无车区的十字路口中间立着“交通管制车辆绕行”的提示标牌,但过往车辆照行不误。

  记者探访期间,不时有车辆无视提示牌径直驶进无车区。有车主看到提示标牌后停车观察。一位车主说:“路口竖着交通管制的牌子,但还是有车通行,我就有点蒙”。该车主表示,希望交通部门下次能把“无车日”的字样也写在牌子上,“这样车主至少能了解是针对无车日开展的交通管制”。

  奥体中心

  车辆穿行锥桶变摆设

  奥林匹克中心区属于交通管制地带。昨天下午京华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西向东进入大屯路的人行道右侧立着“交通管制请您绕行”的指示牌,人行道上一字排着7个锥桶,但中间有一段三四米的缺口。北辰西路的人行道上也并排放着3个锥桶。记者探访时发现锥桶如同摆设,不少车辆直接穿过锥桶缺口进入大屯路。2分钟内,有20多辆车穿行通过锥桶。

  现场一位负责交通管制的协管员称,大屯路西向东的路段本不该有车辆通行,但实际上仍有不少车辆穿行,“我们只负责协调劝阻,没有处罚权,因此没有强制处理的能力”。该协管员称,上午一辆私家车右拐进入大屯路时,将立在路边的一个锥桶直接轧烂。

  南锣鼓巷

  并无车辆硬闯管制区

  南锣鼓巷区域的鼓楼东大街到地安门大街也被划定为无车区。此处素来是游客扎堆之处,记者在现场看到隔离柱已排在巷子的南边入口,轿车无法驶入,当有送货或环卫三轮车经过时,协管员才会将隔离桩拎起来。南锣鼓巷南口与地安门大街交界处路口的交通协管员称,昨天上午并没有车辆硬闯管制区域。

  南锣鼓巷附近一位出租车司机表示,通过广播得知当天是无车日,但根本没感觉到道路交通宽松,“今天东三环、东四环还是很拥堵”。记者随机采访路人,大多数人表示并不知道当天是无车日。

  □记者观察

  无车日当天路况仍暴堵

  经过将近一周的造势,有关“世界无车日”的宣传在昨天这个“正日子”达到顶点。但记者从昨天的路况发现,这种不带任何强制措施,仅依靠市民自觉的倡导做法,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从城市路况的表现来看,昨天早高峰期间,全路网交通拥堵指数达到8.0的严重拥堵状况。昨天16时,全路网再次进入严重拥堵状况,拥堵指数达到8.4。而且,这才是拥堵的开始,到18时,路网拥堵指数达到9.1;到19时,夜雨还未结束,拥堵指数已经达到9.5,路网时速仅有16.5公里。

  在世界无车日当天,到底有多少市民放弃开车改为绿色出行,截至昨晚尚无官方统计数据。但一项网络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有八成参与调查的有车族选择了“继续开车出行”。

  公众对无车日的接受程度仍需时间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效果难以立竿见影。而且要考虑到目前正值“最堵9月”中的“最堵周”,又是中秋节前夕,走亲访友、购物聚餐的出行需求增加,即便有人在无车日放弃开车,但在剧增的出行需求以及恰巧而来的雨天影响下,昨天的无车日依旧是个暴堵日。

  诚然,无车日只是一种形式和提醒,但思考的人多了,坚持绿色出行的人也会逐渐增多,这才是无车日的真正意义。

  京华时报记者黄海蕾樊瑞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