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摘诺奖成中国第一人 评委会:"中草药了不起"

2015年10月06日 09:41   来源:央广网   章成霞 王宇

 

  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章成霞 王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时间昨天下午五点三十分,2015年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随后,一个中国人并不十分熟悉的名字——屠呦呦,进入了公众视线并迅速在网络上刷屏。这位85岁的中国药学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那么,屠呦呦究竟是何人?在医学领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屠呦呦,首获诺贝尔奖的医学奖的中国人,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药学家,她的发现曾经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一百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就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艰苦卓绝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团队历经380多次实验,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疾有效提取物,为新型抗疟药奠定基础,1972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2011年,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生物学奖项拉斯克奖,诺贝尔奖平评审这样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昨天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与屠呦呦一同成为热搜词的还有“青蒿素”,正是多年前的这项发现让耄耋之年的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评委会说,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那么屠呦呦是何时发现的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对于现代医学有何意义?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一半颁给威廉·坎贝尔和聪大村先生,他们发现了蛔虫寄生引发感染的新疗法。奖项的另一半将颁发给屠呦呦,她创制了新型的抗疟疾药。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昨天下午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由于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新华社驻斯德哥尔摩记者和苗介绍称,屠呦呦将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在宣布获奖名单之后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两名获奖者主要是因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所以这三位获奖者均研究出了一些治疗疟疾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

  屠呦呦获奖消息一出,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瞬间成为热搜词,网友们也纷纷表示祝贺。昨晚,记者在数次占线之后拨通了屠呦呦位于北京家中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她的老伴李廷钊,李老先生说,他们事先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是通过电视才知道获奖了,非常高兴,家里已经被登门祝贺的同事、领导们挤得水泄不通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1930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的屠呦呦被父亲取此名字,又在85年后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看来,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疟疾,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一直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1955年,屠呦呦从北京医学院毕业,进入中医研究院工作。1969年,中医研究院接到“中草药抗疟疾”的研发任务,代号523,时年39岁的屠呦呦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好学,被任命为科技组组长;随后,她和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于1971年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告诉记者,《肘后备急方》里边有个记载,取鲜蒿、清水渍、尽绞之、绞取汁、尽服之,就是这段记载触发了屠老师的灵感。当时那个年代,疟疾在东南亚流行,疟疾已经对奎宁类的药物产生了抗性,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组织一个项目,经过反复的失败,最后才获得成功。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果壳网科技编辑、药学硕士宫珏介绍成,以前也有一些药物,比如奎宁,但这都是比较老的药物,因为它不断应用,效果会变得越来越差,这时候出现一种新药物,就会显著降低疟疾的死亡率。相比于抗生素,对抗寄生虫的药物相对来说比较难研发,能够发现这样一种有潜力的东西,而且最终真的能够经过一步步检验,达到临床使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在中国医药学界看来,屠呦呦凭借青蒿素摘得诺贝尔医学奖桂冠,并不出乎意料。2011年,81岁的屠呦呦就曾经获得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学奖项--拉斯克医学奖,而拉斯克医学奖一直被业内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也因此,业界曾经评价屠呦呦是“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性”。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后,这位80多岁的药学家依然保持着低调,她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自己的荣誉,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培养的功劳。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认为,中国和世界对屠呦呦的肯定,有利于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将促进外界更好认识中药的潜力。而屠呦呦也曾经这样对媒体说,应该多用现代科学的手段从传统医学中发掘更多的药物,为世界人民造福。

  屠呦呦表示,生物医药领域很多很广泛。从现代来说,古代的东西那么多,现代科学又不断的发展,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进一步来认识它,这也是这一代或下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负起来的责任,能够发掘出更多的治疗药物,为世界人民造福。

  无疑,屠呦呦,这位我们可以称之为老奶奶的药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值得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事情,它证明了中国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证明了中国医药对世界医疗卫生世界的贡献;而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无疑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斯德哥尔摩,2015诺贝尔奖评选仍在继续,今天下午物理学奖将揭晓。各大奖项将会花落谁家?是否还有中国面孔获得殊荣?中国之声也会持续为您关注。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