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加速构建“一带一路”新型生态链

2015年11月10日 03: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刘国锋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渐入佳境,新的经济“成长点”渐生萌芽,国内资本出海步伐加快。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前往浙江省杭州、舟山、宁波等地调研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举措时发现,受益于政策层面的积极推动,银行业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展开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加速构建“一带一路”新型生态链。

  完善重大项目支持体系

  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优势明显。加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浙江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突破点。各大银行专门制定了针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支持举措。

  浙江银监局党委副书记袁亚敏介绍,年内连续出台了多个指导意见,推动银行加大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

  据介绍,针对重大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浙江银监局指导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把推进银团贷款作为年度重要工作,确定年度签约总额1000亿元的目标。截至三季度末,全省新签银团贷款项目146个,签约金额685.55亿元。

  银行也同步加快了与重大项目的对接。其中,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贴合吉利集团的跨国业务需求,不断细化金融服务,提供充分的贷款额度。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表示,该行将积极利用其国际化程度高、系统内平台互动的优势,不断满足和吉利集团这样积极“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的金融需求。同时,作为商业银行要不断创新,有力调整针对国际市场的战略。

  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个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贷款余额折合人民币34.45亿元。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利用平台优势,打造联合发展多元融资模式。据悉,舟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舟山市财政引导下,由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动、促成工银瑞投与天堂硅谷、舟山港集团等7方共同发起设立舟山江海联运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经到位。

  浙江银监局介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调研时提出建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当前银行业及时跟进配套政策和项目资金,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为服务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监管部门不断引导银行找准重点工程项目的产融对接点。宁波银监局表示,着力从产业、资金、渠道三个基本面出发,深化融资保障,加快区域重点战略实施。据介绍,2015年以来,宁波银行业通过贷款和非信贷支持,对港口经济相关产业提供资金2646.94亿元,较年初增加116.87亿元,惠及港口、航运、仓储、大宗商品交易等重点领域。前三季度,宁波银行业以银团贷款为重点项目提供资金100.98亿元,比年初增加29.35亿元。

  而银行业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模式也持续创新,如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与宁波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短融中票、租赁等多种金融产品进行融资优化,成为宁波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经验。

  创新跨境业务服务机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浙江银行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也在不断加快。“通过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可以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今后的网点布局,将更侧重于支持‘一带一路’的方向。”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对记者表示。

  据介绍,除了自建更多的物理网点,浙商银行计划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代理行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银行的合作。截至2015年9月末,浙商银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含港、澳、台)共295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其中2014年以来新建代理行关系的银行共29家。

  在业务渠道之外,浙商银行则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从重点参与信贷市场向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与集约经营转变,推动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多元发展。

  浙江银监局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政策支持。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与集团子公司和海外分支机构的协同效应,强化信贷保障,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财务咨询、并购融资、内保外贷、境外收放款、工程担保等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

  为此,浙江银行业加大进出口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支持企业进口国际领先的技术、重要装备和紧缺的物资产品;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基础,扩大能源、原材料进口。综合运用贸易融资、涉外担保、全球授信、国际银团、买方信贷、并购贷款和境外发债等信贷产品及组合,满足企业境内外融资需求。

  今年三月,杭州获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成为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业务创新抓手。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末,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与超过1200家跨境电商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合作,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比2015年初增加约500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自身服务特色和优势,提供支付结算、汇率避险、结售汇、系统支持等金融服务,并不断创新跨境电商融资服务模式。

  除此之外,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银行业还加快探索自建电商平台。利用综合金融服务、商圈管理以及海外分支机构多等优势,开展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创新,形成生态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向深入,跨境并购日益增多。对此,中国银行推出跨境并购贷款,专门为境内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海外资产等方式实现海外并购目的提供融资支持。在浙江宁波,针对企业日益增长的跨境并购需求,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通过立体化分层营销,对全市并购项目进行追踪和梳理,建立了自己的并购贷款项目库。2015年实现跨境并购业务2笔,正在跟踪的并购业务有18笔。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行长姚华明对记者介绍,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发挥离在岸、境内外联动特色,为宁波实体经济提供广泛的跨境融资业务。该行2014年为企业提供海内外联动融资业务超过200亿元,而2015年前三季度已提供海内外联动融资业务接近180亿元,加快了宁波当地“走出去”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精耕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

  浙江省民营企业众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机遇的同时又面临不小的挑战。为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精耕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引起关注。

  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副行长董继松介绍,该行以跨境金融为支柱,配套高端财务顾问、股权融资等投行服务,为宁波圣龙(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设计了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以满足其投融资结构设计、市场信息咨询等多元化需求,帮助提升“走出去”的质量。

  但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亟需转型升级的问题。为此,浙江银监局表示,正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专营体系的建设。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业团队和专营机构,探索和丰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践空间,专注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截至2014年末,浙江银行业已设立29家专注于科技金融服务的专营支行。

  宁波银监局则针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辖区内机构研发一揽子金融产品,创新抵质押担保模式,并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宁波银监局介绍,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践混合担保、阶段性担保、置换担保、在建工程抵押、林权质押和海域使用权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为企业项目融资扫清担保障碍。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涉及他国法律法规、金融监管政策、银行国际惯例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浙江省及宁波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行业、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做出协同反应。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行长姚华明介绍,该行依托中国银行总行和海外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协助企业制定海外融资及风险管理方案。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还组织众多中小企业代表赴德国参加合作交流,在汽车、机械、化工、环保等行业领域,协助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联合CMS德和信律师事务所、PWC普华永道、ACA资本咨询有限公司等德国当地专业咨询机构为宁波企业走出去提供个性化服务。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引导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了解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为许多国家的商业逻辑和国内的商业逻辑不一样,需要法律保障,需要国家去引导,如果靠企业一家一家去摸索,就会比较困难。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