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游“视野”辐射长江经济带

2015年11月20日 09: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牵头成立“长江旅游推广联盟”,签约长江流域300名非遗传承人

  □本报记者 罗义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发布内容,无论江城武汉的旅游景区还是传统旅行社、旅游电商以及整个行业,似乎都亢奋不已,“全民旅游”趋势化的今天,智慧旅游、长江经济带等方面旅游元素的提早布局,让武汉尽占先机。

  “互联网+旅游”

  智慧旅游搭上“互联网+”快车

  在景区内装上WIFI、电子导览图就算是“互联网+”和智慧旅游?现在,这已是“小打小闹”的玩法。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未来5年中国“旅游+互联网”将有望在需求、市场和增值方面创造出“3个1万亿红利”,成为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武汉的诸多景区中,与团购网合作、运营自媒体、与网络活动嫁接等手段已成为十分平常的推广营销方式。东湖海洋世界营销负责人表示,去年起公司就先后开发安装了景区无线WIFI、微信系统。而武汉植物园科普中心相关人士则介绍,该园远程摄像监控系统的安装,让市民坐在家中就可细赏园区植物,实时掌握植物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

  在“互联网+”方面,旅游电商赶在了传统旅行社之前。同程旅游“互联网+城市旅游”战略成功进入中部地区,湖北的恩施、十堰目前均已加入。

  据了解,双方的战略合作签约后,恩施与十堰作为加入同程旅游“互联网+城市旅游”战略,成为中部地区首批加入该战略的旅游城市。根据合作协议,同程旅游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软硬件资源在智慧旅游建设、大数据共享、线上销售平台搭建、旅游目的地品牌包装策划、景区托管以及电子商务培训等方面助力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让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搭上“互联网+”这班快车。

  长江经济带建设

  湖北邀长江经济带8省2市组“旅游联盟”

  今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魏洪涛、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共同为长江旅游推广联盟揭牌,标志着由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13个省市联合组成的跨地区旅游推广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秘书处设在湖北,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

  早在今年初,在国家旅游局的主导下,湖北省旅游局向同属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8省2市,以及同在长江流域的西藏和青海两个兄弟省市发出了组建长江旅游推广联盟的商函,并得到支持。4月底,联盟内的各省市旅游局代表齐聚武汉,讨论了未来三年的合作推广计划,将在2016年重点确定长江旅游联盟宣传推广工作基础,制订入境旅游营销规划,搭建专属网络平台等。

  在联盟成立当天,武汉、长江、南昌、合肥四城负责人共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揭幕,这张包含四城41个景区的旅游年卡正式发行。该卡面向全国发行,定价200元,包括41家景区,总门票价格达1861元,用户持联卡可全年不限次免费游览四城市内所有合作景区景点。游客通过武汉中百超市、武汉中百仓储、年卡官网、淘宝网均可购买或为其续费。

  湖北省旅游局相关人士介绍称,随着中部四城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和联卡发行工作的持续推进,旅游年卡的覆盖范围有望扩展到四城市绝大多数景区景点。

  除了政府层面的牵线搭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外,武汉的旅游企业也开始了积极布局。记者日前独家从权威渠道获悉,武汉一家旅游龙头企业已基本完成对“武汉旅游年卡”的收购重组,虽然消息还未对社会公布,但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协议已经签订,目前两方团队正在融合。”知情人士透露称。

  据了解,武汉旅游年卡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统筹策划、公司运营推出的景区智能门票卡,该卡定价200元,持卡一年可无限次畅游签约景区。签约的武汉5A、4A级景区共有20余家。

  上述人士透露,该卡去年发行量已达15万张,今年有望突破25万张,计划至2017年至少发行50万张。截至今年6月,累计约50万人次持旅游年卡游玩各签约景区。重组后的武汉旅游年卡,除了将与更多的武汉景点签约入外,还将延伸至“1+8”城市圈,目前黄冈等多地景点已进入洽谈、签约环节。

  他认为,武汉旅游年卡迈向省外,不仅提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整体的竞争优势,还进一步加强了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有利于打造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新增长极,助力城市群融合,与“十三五”规划不谋而合。

  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破2000万元

  在目前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长江流域“非遗”项目总数占到中国总数的近70%,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集中区。而这些文化中的精髓大多都能在武汉得以呈现。“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武汉可谓走在了全国前列。

  早在2011年,武汉便先后成立了非遗公司、非遗博物馆,吸纳国家、省、市各级传承人签约,当时集纳的传承项目仅有汉秀、剪纸、木雕船模、版画等数十种,不过该公司采取的签约模式受到传承人的一致欢迎。

  “我们只需安心创作,包装、营销及市场推广由公司负责,完全没必要为收入而担心。”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非遗作品人见人爱,但产品的推广、包装方面往往并非他们的强项,“作品创作和市场推广很难两者兼顾,签约后可以将更多时间花在作品的精雕细琢上”。

  曾被束之高阁的非遗文化,在武汉也逐渐壮大起来,去年在武汉举办的非遗文化节,就吸引了来自长江流域11省市的等近百项非遗绝活齐聚武汉,首展当日就吸引了过万市民前往看“稀奇”。在此次文化节上,武汉发起了成立长江流域非遗联盟的倡议,得到非遗创承人们积极响应。

  该公司负责人左慈祥昨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公司2011年成立时签约的传承人仅二三十人,且均来自武汉本地,年销售额仅300多万元。截止目前,签约的来自长江流域11省市的非遗创承人已达到300余人,开发的产品达到了2000余件套,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销售非遗产品为主的武汉礼物店已遍布三镇,共15家。

  他认为,收藏、旅游、家装是非遗转化最为突出的三大市场,往后在全国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生态保护

  31省市组团来汉取“生态保护经”

  “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上月,2015中国森林旅游节暨生态休闲产业博览会专题筹备会议在武汉召开,吸引了全国31省市的森林旅游资源前来参展。此次旅游节由国家林业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国家层面的保留节会之一,此次选择在汉举办,可谓意义深远。

  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管理办主任杨超表示,之所以将举办地定在湖北武汉,是因为除了区位优势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外,湖北具备丰富的水源、湿地等资源,是中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此外森林旅游节与在汉举办的园博会一脉相承,“各地行业主管部门级业内来汉,是学习交流湖北的经验。”

  杨超介绍称,目前我国的森林景点有3100多个,旅游形式中的生态旅游已越来越受大众青睐。截止2014年,生态旅游群体已占到全国出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且以15%—20%的年增速在递增。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有800多个,但21%的游客均是靠排名前30的国家森林公园所承担,大量的森林公园资源被闲置。

  而目前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更是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武汉。作为中国园林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国际性重大盛会,垃圾山上建园区,劣五类工业废水转化为三类水质,种种环保、高科技理念,更是将此次园博会“生态园博,绿色生活”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

  湖北新“旅游名片”园博园的汉口里展区挂满老汉口的门牌。本报记者 孙辰 摄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