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金温铁路开通运营 浙江陆上两小时铁路交通圈形成

2015年12月26日 10:59   来源:浙江在线   

    12月26日,随着新金温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我省陆上地市到杭州两小时铁路交通圈初步形成。除舟山外,全省10个市全部覆盖高铁、快速铁路,通达动车组列车。

  金温铁路在我国的铁路建设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受资金、技术条件限制,等级低、行车速度慢。2010年12月,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建,按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标准新建,旅客列车设计最高运行时速为200公里,实行客货混跑。据悉,新金温铁路投运后,为便于区分,铁路方面已改称其为金温铁路,而原有老线改称金温货线。

  5市县首通动车

  12月25日11时10分,丽水市民赵泰州在网上买到丽水到杭州东的G9334次车票,这是丽水百姓买到的首张金温高铁票。

  随着金温铁路开通,不但丽水、武义、永康、缙云、青田5市县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杭州到温州也有了快捷、便宜的铁路通道。

  按照铁路方面公布的时刻表及票价表,丽水至杭州列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内。杭州东经金温线至温州南的二等座高铁票价为138元,比经沿海铁路的高铁票价153元便宜15元,而运行时间从3小时左右缩短为2小时零几分,节约近一小时。

  金温铁路沿途构成一条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长廊。从金华出发,乘着一路飞驰的列车,沿线武义温泉、缙云仙都、丽水的古堰画乡和瓯江帆影等美景尽收眼底。

  穿山过桥一路飞驰

  负责新金温铁路建设的金丽温铁路有限公司副指挥叶翰松介绍,金温铁路全长188公里,有大中桥75座,约56公里,其中特大桥30座、大桥25座;全线共有隧道42座,总长约115公里,其中3公里以上长大双线隧道有15座。全线桥隧比为83%。

  特别是隧道,全线超过6公里的超长隧道有9座,还有洞洞相连的隧道群两个,其中最长的是青田和温州交界的泽雅隧道,长达12公里,是目前华东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

  据了解,之所以要建设这么多桥梁和隧道,一方面是截弯取直缩短线路、提高行车速度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让铁路在山中穿行,减少对耕地、生态的影响。

  在隧道、桥梁建设中,建设者十分重视对周边环境、文物的保护。日前,记者登上丽水碧云山佛头岩,看到山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楼阁式砖塔厦河塔与山下穿过碧云山隧道的金温铁路交相辉映。负责碧云山隧道施工的中铁二十二局副总工程师刘四德向记者介绍,隧道距厦河塔最近距离不足百米,为保护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塔,他们停下隧道工程,请专家进行反复论证,耗资600多万元改进施工,打破传统爆破方式,大胆采用静态爆破和机械开挖相结合、以节能环保水压光面爆破为主的工艺,合理选择爆破参数,科学设置炮眼,并在碧云山上设置20多个深30米的隔震孔,以减轻地震波传输对古塔造成的影响;同时,对厦河塔实施“金钟罩”式的整体钢缆加固。经专家检测,由于古塔保护措施得力,高铁隧道施工未对它造成安全影响。

  “虽然我们工期延迟近10个月,损失2000多万元,但看到这座古塔得到完好保护,今后大家坐动车经过这里,能看到山水、古塔、铁路和谐交融的美景,非常值得。”刘四德说。

  据了解,到2015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500公里,其中设计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约1200公里,出省通道增至8个;路网密度为2.37公里/百平方公里,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