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如何才能“不搞大开发”

2016年01月18日 10:4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研究院“新经济圆桌会议”第六期

新经济(智慧长江)高峰论坛在扬中市举办,与会专家纵论:

 

  【中国经济论坛】长江经济带如何才能“不搞大开发”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刘照普|江苏报道

  刚迈入2016年,“长江经济带”便成为热门话题,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的建设思路,更引发了包括长江经济带沿岸11个省市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思考。

  1月4日,即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赴重庆视察,行程重点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全域发展重新谋划,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对于长江经济带沿岸的11个省市来说,既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面对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长江经济带如果要实现,到底有多难?

  有公开数据显示:长江沿岸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同时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除了工业污染,由于长江沿线城市人口密集,规模以上的排污口有6000多个。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称,全国非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其中近400亿吨排入长江。

  面对如此严重的大开发现状和污染状况,长江经济带下一步将如何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施目标?

  1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江苏省扬中市政府、扬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中国经济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深圳波特控股有限公司等协办的“新经济(智慧长江)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扬中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吸引了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地方官员和企业家等300余人参与,与会嘉宾针对“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如何搞”这一热门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

  专家观点

  长江经济带要搞智慧发展、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会议,释放出关于长江经济带如何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路和重大战略布局,形成非常清晰的思路,其非常重大的要点就是环境优先,把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必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思路调整,就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不同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要GDP,而是转变为要生态、要环境、要永续发展、要协调发展、要创新发展、要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沿线省市和整个流域的企业家、政府都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选择,就是如何实现这种战略思路的调整,如何实现新的动能转换,要用新的发展方式来创造长江经济带的新奇迹。

  新经济(智慧长江)高峰论坛的主题非常好,就是要用智慧长江,要用更多的无形的属于我们独具慧眼的创意创造和创新活动,来替代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只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方式,即粗放的发展方式。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是高大上的产业,产业层次更轻、更高、更智慧,也就是说选择的这些产业必须是低消耗的,但是属于智慧创造,通过智慧创造产生最佳的乘法效应。

  长江保护不仅在于源头,也在于整个流域。而整个流域,特别像东南沿海恰恰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长江承载能力最大的地方,更是生态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加快这种转型,建设智慧长江刻不容缓。

  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定要用新经济来引领

  这次新经济(智慧长江)论坛召开,一是恰逢其时。大家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前几天在重庆作出关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讲话。二是正合其意。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的重要讲话里特别提到要搞绿色长江经济带,不仅仅是绿色,他还讲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使黄金水道真正产生黄金效应,关键是要把智慧翅膀插上。

  中国正处在一个大转型的过程中,真正引领未来的一定是新经济,包括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一定要用新经济来引领,通过智慧长江的驱动,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远期目标。

  长江绿色发展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重要思想

  过去100年,整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靠化石能源和制造业,靠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支撑的,现在走到尽头,全球面临转型,就是转型到靠清洁能源和智能制造,转型为智能社会,长江经济带的转型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长江经济带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撑性流域,长江流域的转型发展问题牵涉到全局。1月5日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确定了以保护为基调的长江发展,其实这也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把对整个生态文明的保护性开发,作为一个全新的命题提出来,这可能是近200年以来最深刻的一次。

  在过去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驾驭在自然之上,不计后果地对自然环境进行疯狂开发利用,现在自然和环境的建设成为发展的主要命题,长江绿色发展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思想,所以智慧发展和绿色发展问题加在一起,结合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众多的思路和机会。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首先,长江经济带从大的区域视角讲,是东西联动的经济带,长江上中下游,贯通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也即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种全新的区域战略方式提出,跟以往是不大一样的。其次,以前的经济带和区域分类是相对比较集中、比较单一的类型,这次长江经济带的提出,应该说横跨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问题非常多、非常复杂。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一是要靠城市群的带动,二是要靠区域经济范围内产业要素的流动和扩散,三是要靠园区来带动,从而实现集约化的增长,这些都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座谈会,有11个省市领导人参加,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省市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可见这条经济带的重要性。如果这三分之一的省市区域,都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相信一定会给中国经济、给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来起色。

  我从信息技术角度,给所处长江经济带的省市提四个参考建议:第一是要大力发展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特定地区的智慧城市、宽带城市建设;第二是一定要深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及其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第三是要进一步改善在新经济、智慧经济发展当中政府的管理思维;第四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困扰,在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的安全建设。

  市长观点:

  “留白也是发展”江苏省扬中市

  扬中市作为长江中的年轻岛城,因水而生、傍水而居,策应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参与并融入沿江开发,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责无旁贷,正当其时。

  扬中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是全国著名的工程电气岛、绿色能源岛,临港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北斗·智慧长江服贸融总部、际华园、中信物联网、复旦科技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顺利推进。扬中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八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市,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5%,列江苏省第一,荣膺全国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50强第一名。

  扬中拥有优秀的长江岸线资源,深水岸线54公里,多年来一直坚持“留白也是发展”的开发理念,目前扬中待开发岸线总量占苏南地区的一半,后发优势巨大。一岛五桥连接大江南北,直接与全球40多个国家、136个港口通航,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十三五”期间,扬中将立足大局,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依托长江水道坚持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深度推进港船城融合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率先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把扬中建设成为全国文明的生态城、智慧岛,推动扬中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企业家观点

  为长江航运打造服务贸易金融总部,符合现代生态绿色共享的发展导向

  我曾用了将近两年时间,从四川宜宾沿江而下,去过庐州、重庆、宜昌、岳阳、九江,然后到芜湖、南京,一直到上海,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整个沿线考察调研,我个人得出几点判断和结论。

  第一,区段性的定位非常重要。从上海到南京这段叫做十万吨级区段,南京到江西九江属于万吨级区段,从江西九江到湖北宜昌叫千吨级区段,再向上只有小船舶才可到达宜宾,属于百吨级区段。第二,区域区段中布局的产业层次不一样。华东十万吨级的这个区段,经济高度发达,产业高度集聚,人才高度汇集,信息高度集纳,就不能再加大去做传统重化工业,应该是做服务信息金融产业;而从南京往上到重庆,人口密集、资源众多、交通发达,但经济落后,应注重新的增长性产业;再往上游,人才缺少,基础设施落后,原材料很多,适合做生态绿色种养殖等产业。我认为长江上中下游各个区段产业发展的时段不同,经济增长的坡度不同,所以应该区别性地对待。

  从做现代服务业,做新经济的创意产业,特别是以北斗卫星推动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选择往下走,因为经济发达的区域土地、人才和综合设施成本很高,必须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才能支撑,所以觉得应在下游区段选择。

  我自己选择在扬中投资,是因为扬中具备独立的岛屿、生态环境和规划发展空间。扬中地处黄河、淮河和长江三水合流的入口区域,具备了综合性优势,便于统一规划,它的交通管理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呈现系统性运作。而其他一些地方规划已经成型,你想做规划做不了,你想发展新的产业经济园区,也做不了。我们跟扬中市政府一起成立了智慧长江(江苏)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对长江上中下游的船舶业、港口业和运输物流业进行整合,形成在扬中的服务贸易金融总部,为他们服务。举个例子,滴滴打车就是一个云平台打车软件,它把全中国所有的车辆跟打车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了上千亿上万亿的业务规模,这就是服务、贸易和金融信息总部。在扬中的服务贸易金融总部就是为长江航运的一系列相关产业提供服务的总部,就是一个大整合,完全符合现代生态绿色共享的发展导向。

  记者观察:

  长江经济带开发“留白”,也可实现生态与经济、民生的共赢

  刘照普

  “留白也是发展”,这是记者在本次论坛上听到的最强的地方发展之音,这声音来自江苏省扬中市市长潘早云。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扬中市何来这种敢于“留白”的勇气?“留白”之后,地方经济是否因此被扯后腿?当地百姓收入是否因此下降?

  带着这些疑问和问题,记者在扬中实地走访了多天,试图从这个县级市的案例中,了解地方政府如何以及能否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搞大开发”,也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共赢。

  扬中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居于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置,地域狭小,四面环水,是典型的岛状区域,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二大岛,素有“河豚之乡”、“江中明珠”之称。城市陆地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属于人口高密度地区。

  先看扬中的生态保护状况: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园林城市”,列中国十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第二位。

  再看扬中的经济和民生成绩单:江苏省9个率先建成全国小康社会的县(市)之一。早在2012年,人均GDP就突破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24位,并且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

  当地官员介绍说,土地等资源的稀缺,造就了节俭、精细的岛屿文化;岛屿文化又催生了当地政府和官员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理念,从而有了不搞大开发、自觉“留白”的地方独特的发展模式。

  所谓“留白也是发展”,就是宁可不开发,宁肯留作空白地,也坚决拒绝引进重化工业,避免产生污染、破坏岸线生态资源。

  在“留白”实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扬中靠什么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创新。”扬中市副市长于德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的回答简洁明了。他说,多年来,扬中市坚持在产业发展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对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坚决拒绝,积极打造智慧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坚持对优质的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性开发,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这是头脑清醒、不断选择的结果。

  目前,扬中已是全国闻名的“工程电器岛”、“新能源光伏岛”和“长江制造业走廊”,是中国最大的工程电气原料市场,并被授予“中国工程电气名城”。

  “扬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值已高达7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2.74%。”扬中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翟德智介绍说。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