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委员5年提交六千提案 推动民生改善

2016年01月20日 13:28   来源:北京晨报   王歧丰

  2011年3月2日,政协委员调研人民医院志愿者工作情况,图为志愿者为委员们讲解。 晨报记者 姜浩波/摄

   5年六千提案推动民生改善

  内容涵盖空气污染治理、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等多个热点

  过去五年,市政协委员和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别、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积极运用提案履行职责,取得了显著效果,6000多件提案为推动首都各项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提案内容涉及垃圾处理、劳动争议调解、空气污染治理、社会服务管理、养老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房建设、民族团结、义务教育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都与城市发展、民生保障等息息相关。其中关于加强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等提案,还获评2010年至2014年十件“最具影响力提案”。

  大气治理关系每一个人

  大气污染治理是北京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北京治理“城市病”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2012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国镇就提交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提案》。该提案的提出凝聚了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的共识,被列为当年市政协领导重点督办提案。

  “那些天,一到单位大家就在谈论今天的PM2.5超标多少。空气污染治理关系到每一个人,我认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当呼吁政府引起重视,下大力气去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王国镇表示,当初提建议的时候,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规标准建设,使得空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件提案的办理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2013一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和《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特别是2014年1月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被称为北京市“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现在政府对于政协委员的提案很重视,有回访、有落实。我相信北京的空气质量会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天比一天好。”

  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

  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现象引起了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吴松的关注。

  吴松认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投资创业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才能使两类不同性质的住房相互补充,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他建议,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应该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导,引导社会住房理念从拥有产权向注重居住使用权转变。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应坚持安置至上的原则。应主要用于城市改造等拆迁安置性需求,这样一方面为拆迁家庭提供了保障房,同时也可减少拆迁中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吴松的提案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在推动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促进公租房发展方面,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20余个,推进了北京市住房保障方式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

  在2012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朱钢、刘桓、李永军、连玉明、余保民、胡坚、柴强、黄殿琴、鲁哈达、张强十位市政协委员以无党派人士界的名义,提出应加强首都经济圈规划研究,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他们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战略任务,意味着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已经成为北京市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经过讨论,委员们建议,应建立首都经济圈长效工作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成立首都经济圈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首都经济圈战略发展规划。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平台,进一步聚集核心资源、核心人才、核心技术等创新要素,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加快首都经济圈内创新要素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

  提案提交之后,影响巨大。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连续两年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区域协同发展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加强统筹指导和总体协调。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天津、河北发展改革委,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和起草修改,于2014年1月形成了代表三省市发展改革委意见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建议稿,并报送给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方面都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成效显著。

  让百姓吃得放心舒心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第一民生,北京作为首都,更加凸显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3年8月15日,新成立的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原北京市食品办办公地正式挂牌。这离不开2013年初,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申建军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健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提案》。

  申建军在提案中提出将现有的药品监督管理局改变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目前分配给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行政及商务等部门的监管工作统一起来,由一个部门管理。实行审批、执法、检查、处罚多项权力统一,由多头管理变为一个责任部门管理。加强责任制,树立举报中心,建立统一岗位职责到位的监管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该提案加快了本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了原食品办、药监、质监、工商等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责。申建军说,“希望北京市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来支持食品安全工作。我本人和科技界别的委员还将持续关注该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食品而努力。”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