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在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缪瑞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建设“四个城市”, 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全面展开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伟大实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和防风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制定出台《南京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注重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0亿元,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万美元。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分别由2010年第10位跃升为第6位、第7位跃升为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20亿元,同口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均实现了五年翻番。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3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增长10%以上。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转型升级,协调推进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以“一区两园”为核心载体,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保持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前列。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5500万元。出台“创业南京”人才计划,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办各类众创空间8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79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3%,提高1.5个百分点,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旅游业收入增长11%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京实施方案和南京“互联网+”实施方案,总投资292亿元的中电熊猫G108项目正式投产,智能装备制造、卫星应用、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产值增幅超过15%。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为企业减免税费81亿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生物农业产值达300亿元。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煤炭消耗下降1.5%,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七大类283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公布行政审批、行政权力等10张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65.3%和60.7%。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完成17家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42家企业关闭清算和双集中管理,22家企业(股权)从传统工商领域退出。医改试点及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全面推进,57家公立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开发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南京综保区建设步伐加快,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南京电子口岸一期投入运行。龙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运营,南京成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兼通”城市。正式实施空港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开14条国际航线,铁路“中亚班列”开通运行。
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完成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河西城市新中心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南部新城加快建设,大校场机场顺利搬迁,鼓楼滨江、铁北、燕子矶、铁心桥—西善桥、麒麟等片区改造全面实施。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地铁3号线建成通车,5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步建设,运营里程达到225公里,位居全国第4。扬子江隧道顺利建成,成为五年来建成的第5条过江通道。模范西路改造、红山南路东延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加快建设,城市综合路网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文化形象不断提升,建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开放运行,圆满举办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成功举办首届南京国际马拉松赛。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街巷停车、交通秩序得到好转,交通拥堵指数从全国第21位下降至第28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城市管护机制逐步健全。全面实施烟花爆竹禁放。江南、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营,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实现新突破。优化调整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基本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多平方公里示范区,绿化造林4.2万亩。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实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幅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全面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措施。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全部淘汰。金陵石化及周边、大厂、梅山和长江大桥地区等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有序展开。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5天,较上年增加45天。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6.9%,降幅居全省第一。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7%,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农户全部脱贫。全力促进创业就业,启动实施“创业助推行动”,培育自主创业者1.6万人,带动就业12.3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人员占比达57.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顺利实现“五险”市级统筹,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和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城同标。促进住房保障体系转型,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01万平方米,竣工296万平方米,累计有13.6万户居民入住保障房。完成城中村、危旧房改造254万平方米。
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推进学前教育“增量、提优、普惠”工程,省、市优质园比例达到84%。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就近入学率超过90%。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河西儿童医院投入使用,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推进“医养融合”,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771张。新增、更新公交车1243辆,新增公共自行车2.2万辆,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领先全国同类城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提高到2.8平方米。基本实现全市主要公共区域WIFI网络免费向公众开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新建40家街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访稳定、防汛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妥善处置“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善后工作。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不断深化,公众安全感达93%。民族、宗教、双拥、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参事、仲裁、残疾人、慈善事业取得新业绩。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创新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活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风险挑战,成功举办了2013年亚青会、2014年夏季青奥会,有效保障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倾力支持,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持南京建设与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正面对着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稳增长、调结构任重道远;科技、人才与产业结合度不够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转换;资源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环境治理及城市长效管理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就业、养老、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在破除瓶颈、补齐短板上取得明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