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
这次提请大会审议的《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描绘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开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城市乡村“两全其美”,努力打造东进沿海、西连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48.5:43.0,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改革开放构建新格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形成新优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首位。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优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创新发展,打造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突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用车之城、中国绿色矿都、“互联网+”、品牌农业,培育发展“三个五”产业集群,推动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探索一条富有龙岩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二)协调发展,提升发展均衡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增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等保障能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实现长汀、连城、武平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3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全部摘帽,380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惠民和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创新闽西特色文化。
(三)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互动的国土空间体系,基本建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高公民节能、节水、节材等意识,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
(四)开放发展,增强发展活力。推进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商事登记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阳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对接福建自贸区建设,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鼓励矿业、机械、环保等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提升区域协作水平,推动龙台深度融合,深化龙港澳侨合作,加强国际友城交流,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五)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推进和谐包容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化,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均衡发展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平安龙岩、法治龙岩、诚信龙岩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下行压力较大,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更要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市还面临中央和省里加大对苏区老区支持力度的重大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打好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大战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在民生事业、社会保障上取得新提升,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内联引资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发展重点产业。加快壮大有色金属、机械、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提升烟草、建材、能源精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培育光电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优化存量、创造增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围绕打造“专用车之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专用车优质企业,推进专用车研究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城乡保洁、应急抢险、防恐防爆、冷链物流等各类专用车,推进海德馨应急专用车及防恐防暴装备、新龙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新龙马枭龙越野车生产基地、龙马环卫装备扩建、侨龙专用车扩建等项目。围绕打造“中国绿色矿都”,发展与矿业配套的机械、矿山工程、现代农业、金融、物流、配套服务等产业,开工建设紫金山罗卜岭铜矿采选等项目,建成投产紫金山金铜矿浮选厂、金龙稀土年产6000吨稀土特种金属及合金等项目。加快发展光电与新材料产业,突出抓好武平新型显示和终端产业园、连城光电产业园、德泓光电产业园建设,推进正德光电新材料生产二期、达米拉智能电视及系列家用电器生产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尚方智能终端显示多媒体等项目开工建设、中晶蓝宝石图形化衬底等项目建成投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突出抓好8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
增强企业竞争力。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进一步规范和减免涉企收费,强化融资、用电等服务保障,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快去产能去库存步伐,稳定企业生产。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重点扶持今后三年新增产值50亿元或今后五年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推动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全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积极稳妥推进优胜劣汰,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做强做优园区平台。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理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管理机制,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平台。加快厦龙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新型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引导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重点做大金铜、稀土、不锈钢等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厦龙经济区、上杭蛟洋工业集中区、晋江(长汀)工业园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
(二)打好项目落地战役,增强投资拉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推进2014~2018重大投资项目,续建项目257个、新开工项目56个,完成投资570亿元以上。安排重点项目300个,年度投资607亿元,增长18%以上。突出抓好投资5亿元以上或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的工业重大项目,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抓好交通、能源、市政、环保、水利、信息通信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2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0亿元以上。
加强项目接续。围绕打造“三个五”产业集群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和实施,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格局。精准对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向,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做深做细前期工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强化服务保障。完善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落实机制,建立重特大项目“绿色通道”,加大用地、用林、审批、征迁等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创新政银企担风险共担机制,推动银行更好支持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运用发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融资,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领域建设,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三)着力融合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新古田会议”后续效应,进一步畅通“军转民”、“民参军”渠道,探索军地“产—军—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争创国家级军民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拓展军民技术对接、股权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着重加强在专用车、光电、冶金新材料、文化旅游、影视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密切军地沟通联系。
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我市现有产业结合,催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产业接续和支撑力量。继续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动美团网、今日头条、雪球网等龙岩籍互联网企业家回龙岩设立区域中心。加快长汀、武平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连城、漳平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打造10个电子商务基地(园区)、培育6家电子商务示范平台(企业)。重点推动传统商贸流通和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网络零售和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推动服务业优质发展。加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限上企业200家以上。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加大红色、客家、生态等资源整合开发力度,提升古田、土楼、冠豸山、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水平,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带动观光度假、体育健身、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龙岩公路港、中国(龙岩)农产品物流交易城等项目建设,争取设立龙岩陆地港保税物流中心,探索设立区域性分拣中心,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打通保障性住房与安置房、商品房的通道,支持住房刚性需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生态优势,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快发展新型健康养老产业,抓好东肖养生养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政策,促进批发零售、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升做强。
推进创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支持开展科技、管理、服务、品牌和商业模式等创新,带动全社会创新。实施“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用好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装备数控化水平。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风投、创投、社会资金设立子基金,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支持奇迈创客等新型众创空间建设,培养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充分激发多元创业创新主体的活力。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