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一年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极大压力,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发有为,迎难而上,深入推进“三大战役”,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9%。十项重大建设有效推进,石长铁路增建二线及电气化改造竣工通车;桃花源机场4D级扩建竣工投运;沅澧快速干线一号、二号、六号大道开工建设;常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稳步推进;常德电厂一期工程投产发电;万达广场全面开工建设;华侨城欢乐水世界盛大开园;湘雅常德医院主体工程竣工,柳叶湖现代服务业园区启动建设;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98处,解决了剩余1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慈高速公路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1、下大力引进产业项目,实体经济取得新突破。主攻重大项目建设。浪潮常德云计算中心、东星家居广场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桃花源古镇、友阿国际广场、和瑞欢乐城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汉能光伏、常德汽贸城、华兰德光纤等项目稳步推进,中国中车、中国兵装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引进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引进内外资总额610亿元,开工建设亿元项目186个。深入推进园区攻坚。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1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完成技改投入40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1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区创建进入候批程序,全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常德召开,推介了我市工作经验。激活消费市场需求。成功打造欢乐水世界、武陵阁步行城、沙滩公园等消费热点,高水平承办2015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带旺了人气、聚集了财气、提升了名气,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2.3%、26.9%。积极建设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帮扶市场主体发展。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与企业手挽手渡难关、闯市场。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市本级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信贷过桥资金,帮助35家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益丰大药房在上交所上市,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临澧、石门农商行挂牌营运;金融机构新增各类贷款176亿元,存贷比首次突破50%。优化用地和拆迁服务,较好地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支持创新创业,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新增家庭农场423家、农民合作社604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
2、下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提质取得新突破。从130多座城市的比拼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6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3年内将获得国家专项补贴资金12亿元,海绵城市设计和79个建设试点项目已经启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成了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圈内总体城市设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白鹤山、芦荻山和机场三大快速通道建成,柳叶湖环湖大道、桥南人防工程投入运行,穿紫河风光带、柳叶大道西延、江南风光带、沅水四桥等项目进展顺利。深入推进城市建设“三改四化”,实施项目108个,完成投入85亿元。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一改四化”,开展交通秩序、渣土运输、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持续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各县(市)城区也按照“三改四化”“一改四化”的要求,加强城市建设,规范城市管理,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在鼎城灌溪镇、汉寿蒋家嘴镇、临澧新安镇、安乡黄山头镇等13个镇开展美丽城镇建设试点。完成了乡镇区划调整改革任务,以此为契机优化城镇体系,扩大城镇规模。持续推进完美社区建设。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18个,街道和社区公共服务硬件建设基本达标。“3+N”治理模式全面建立,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完美社区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打造社区公益服务品牌,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3、下大力破解交通瓶颈,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交通体系。黔张常高铁正在抓紧施工;常安高速复工建设;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88公里,319国道桃花源景区改线、汉寿县城至军山铺、澧县城头山至张公庙等公路和安乡官垱大桥等桥梁建成通车;硬化农村公路328公里,实施危桥改造150座。强力推进水利建设。完成投入40.5亿元,创历史新高,堤防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型泵站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顺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深入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15.7万亩。积极建设美丽乡村。整合各类资金3亿元,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创建、村村整治”行动,100个示范村基本实现公路通组、自来水到户,涌现了石门秀坪、柳叶湖太阳谷、桃源枫树、安乡出口洲等一批示范亮点。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黄石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全面加强。
4、下大力增进群众福祉,民生事业取得新突破。集中力量打好民生升温战役,全面完成省重点民生工程各项指标,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广泛调动社会力量,认真落实政策措施,全市投入资金2亿元,集中办好重点贫困村“六件实事”,410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年内脱贫12万人。深入实施教育卫生三年攻坚。教育方面,投入资金5.9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13所,新建改建城区中小学24所,常德智慧谷加快建设,湖南幼师高专新校区投入使用。卫生方面,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市县医疗卫生项目55个,澧县人民医院搬迁、鼎城区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顺利竣工,市二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临澧县人民医院搬迁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协调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五大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4.8万人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2万套,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9所。丁玲纪念馆、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市博物馆改扩建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5、下大力转换体制机制,政务服务取得新突破。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府部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规范行政权力。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管理目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市本级权力事项大幅压减。创新性地编辑出版《政策清单》,实现一册在手、政策在握,让“内行人看了更内行、外行人一看就内行”,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以提升效能为目标优化政务服务。清理优化审批流程,在市直12家单位开展行政审批优化流程试点,审批时限整体提速39%。加强部门内部审批职能相对集中,基本形成以窗口为主导的审批模式。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公布中介服务涉企收费目录。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全年为企业和群众减负2000多万元。
各位代表!
五年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得益于我们共同打造的最可宝贵的“常德情怀”、“常德担当”和“常德力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德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二五”,我们深深体会到:无论形势怎么变化,坚持经济中心、促进常德发展,始终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无论困难怎么叠加,坚持改革创新、敢于争先进位,始终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动力;无论任务怎么繁重,坚持民生优先、增进群众福祉,始终是我们工作的第一目标;无论考验怎么严峻,坚持风清气正、致力团结奋进,始终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保障。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作层面有不足,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十二五”及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发展层面有短板,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型经济、金融经济仍然是发展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还较多。三是民生层面有差距,社保、住保、环保、就业、就学、就医、扶贫解困、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四是作风层面有顽症,一些部门衙门习气较重,办事效率低下,工作执行力不强;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常态要求,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突出;“四风”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得到根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醒,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五年
今后五年,是我们深入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谋划和推进“十三五”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常德发展的阶段特征,主动顺应全市人民的期待和要求,科学应对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常德面临稳增长、促转型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我们必须顺应大势、积极应对,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中把握主动权。发展机遇不断叠加,国家继续实施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端管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加快实施,为我市发展带来了政策利好和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主动对接、抢占先机,把发展的机遇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发展能量蓄势待发,全市人民围绕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瞄准建设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强力推进“三改四化”、“三大战役”等重点工作,为常德发展蓄积了强大能量,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奋发作为,进一步扩大发展的好势头。
“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新常德新创业的总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绿色化为引领,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智慧健康美丽现代幸福新常德。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