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时期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创新发展的攻坚期、协调发展的关键期、绿色发展的转型期、开放发展的拓展期、共享发展的决战期。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方向。一是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大前提、大逻辑。必须看到,经济发展正在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由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我们要把握关键点,找准发力点,瞄准突破点,采取有效措施,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二是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贯穿政府一切工作;坚持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鞍山建设;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共享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必须全面落实“四个着力”新要求。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突出深化改革治本之策;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抓住结构优化关键之举;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握创新驱动决胜之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筑牢民生改善稳定之基。四是必须有效激活“四个驱动”新引擎。坚持以创新驱动打造新的生产力,坚持以改革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以市场驱动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开放驱动培育国际竞争力。五是必须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努力保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稳中求进,保持在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保持在东部地区工作实绩考核中居于领先。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到202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传统企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以上;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9%以上。二是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围绕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争取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项目;围绕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吸引一批具有牵动性的大项目;围绕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促进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产。三是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引领、以人为本、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5%以上,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四是着力改善民生。到2018年末,完成81个贫困村、2.68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摘掉岫岩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帽子”。全面落实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确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形成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新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五是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全力推进“诚信鞍山”建设,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三、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努力保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稳中求进,保持在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保持在东部地区工作实绩考核中居于领先,实现“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基础,稳增长关键是稳工业。实施降低企业成本专项行动,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制定扶持政策,增加企业优质产品本地化协作配套,扩大企业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继续实施市级领导服务企业责任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早日走出困境。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全面对接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加快推进齐大山工矿区搬迁改造纳入国家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开展务实招商、精准招商,注重项目的质量效益和开工率。拓宽招商区域和渠道,强化招商引资跟进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动态管理,严格项目考核机制。确保全年开工项目10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6个。
扩大消费供给,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培育新型消费市场,促进信息消费、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休闲消费等多元化消费模式。加快推进养老、养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实体店网上商城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兴隆大家庭、苏宁生活广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一期、戴维德水上乐园、汤石幸福小镇、东泰盛唐水世界等项目竣工营业。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落实出口信贷、出口退税、通关一体化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政策,降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成本和风险。深入实施《外贸出口五年倍增计划》,积极培育外贸出口龙头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保利集团等中央企业合作,实现借船出海。
民营企业是鞍山发展的活力所在。及时解决民营企业诉求,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着力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支持各类企业之间开展合资合作,在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
鞍钢是鞍山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全力支持鞍钢通过改革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好鞍钢供水、供气、供暖和物业管理移交地方工作。支持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老区改造、矿山三期开发和非钢产业发展。促进鞍钢、中冶等中省直企业与地方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牢固树立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切实解决事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难事急事,打造良好政务环境。全面实行项目代办制,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摒弃重政府、轻市场,重速度、轻质量,重审批、轻服务,重国有、轻民营,重招商、轻营商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方式,减少政府对企业和项目的行政干预,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推进改革
简政放权是改革的“先手棋”。继续巩固简政放权工作成果,确保已经下放的权力承接落实到位,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协同监管、优化服务的原则,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全地区网上审批系统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开发园区的发展活力、市场竞争力、对全市经济的引领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捷化。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改革工作的“重头戏”。坚持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保持稳定的原则,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整合有效资产,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落实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合理调配财政、国资、社保资源,探索建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制度,着力预防和化解债务风险。完善金融机构逾期贷款清收工作事前报告制度,防止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全面完成公车改革。
继续推进负面清单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放开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市场准入。发挥全省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作用,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前置审批要件。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
以海城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新型城镇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等方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改革成果。完成100万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业、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