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 熊茂平)

2016年02月05日 11:14   来源:鹰潭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鹰潭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熊茂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们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重要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一个希望、三个着力”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总体要求,坚持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全力落实稳增长促发展40条和创新创业36条具体举措,大力推进“8+1”重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112.4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0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5元、增长10%。

  (一)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沿320国道产业集聚升级带建设加快推进。电镀集控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一期、总部经济大楼等项目陆续建成,建成工业重点项目22个,新增产值150亿元,鹰潭高新区、贵溪经开区跻身全省工业园区十强。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众鑫成年产2万吨铜基复合线材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红旗铜业12万吨高性能铜材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铜精深加工占比提升8个百分点。成功承办中国(鹰潭)“互联网+铜产业”发展暨2015年铜交易大会,内陆首家铜期货交割仓库和中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库运营,铜现货贸易量达40万吨。地方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养元“六个核桃”等14个非铜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水工、节能照明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12%,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非铜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2.8个百分点。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圣井山综合开发等21个重点旅游项目有序实施,寻梦龙虎山、地质花卉公园市场反响热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增长38%,旅游总收入增长45%,我市列入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龙虎山景区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十大专业市场开业运营5家、进驻商户510余家,实现营业额5.8亿元。货运业实现销售收入60.49亿元、上缴增值税4.97亿元,现代物流园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交易额270亿元、增长123%,高新区获批全省首家跨境电商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70万吨。白鹤湖、雷溪、杨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驻龙头企业29家,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16家、家庭农场112家,17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增长11%。

  (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2014—2030年)和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编制基本完成。320和206国道拓宽改造、余信贵大桥、余信贵大道等城际交通项目稳步推进,新二中、恒大学校、人民医院信江新院、信江菜市场、信江污水处理厂等新区配套项目进展顺利,城南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水排污管网等老城改造项目有序实施。盐业公司、磷肥厂等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全市棚改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棚改60万平方米。采取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门槛、“以购代建”、商品房抵扣等政策稳定住房消费,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45万人。十强中心镇标准化建设和扩权强镇试点稳步推进,187个秀美乡村建设点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城乡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PM2.5监测,农业面源污染、水库水质治理成效明显,1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基本完工,我市列入国家城乡生活垃圾委托第三方治理试点城市,贵溪、余江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三)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三单一网”建设顺利推进,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布实施,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45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中介超市”,全市各类公共资源实现网上交易。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试点顺利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试运行。市县两级不动产统一登记中心挂牌成立。公务用车改革扎实推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组建四大市级融资平台,改革重组市投资集团。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开业运营,设立企业应急转贷基金,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15亿元。“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发放贷款9.5亿元。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在鹰设立分支机构,全省首个小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在上海证交所挂牌,3家企业在“新三板”、5家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近2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34.8亿元,其中置换存量债务27.1亿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余江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圆满承办全国宅改集中调研交流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流转率38.6%。完成国有林场改革。

  (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大中型建设项目345项,完成投资292亿元。向社会发布总投资430亿元的59个PPP试点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1个、资金16.35亿元。高新区9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贵溪、余江列入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鹰潭机场、鹰潭港、信江三级航道等项目纳入省“十三五”规划。全方位开放力度加大。全力对接“民企入赣”,市直八大领域引进项目122个,鹰潭高新区总投资40亿元的十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市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278亿元、增长13.6%,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1.3%。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顺利实施,开通宁波至鹰潭转检通道,实现外贸出口9.3亿美元、增长4.8%。创新创业步伐加快。铜检中心通过国家“三合一”验收现场评审,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省级资质,高新区获批国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登记企业3154家、增长27.9%。

  (五)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70%,十大惠民工程75件实事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48万人,城镇就业率97.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7万人。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资199元,为5.8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2.1亿元。全市3万余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多险合一”实现各项社保信息“同人同城同库”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农合参合率99.1%。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240元。新建1200套公租房全部开工。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六大工程”,全年减贫7365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鹰潭卫生学校获批,中等职业教育“三校合一”整合工作加快推进。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成功举办对台千人专场授箓活动和第八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启动实施第六届优秀政府文艺作品奖评选活动。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全民健身活动精彩纷呈,承办了全国乒超联赛八一女队主场比赛和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

  余江县荣获全省征兵工作模范县称号,“双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和治安形势持续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统计、档案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防灾减灾、人防民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一准则两条例”、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违规插手工程建设项目和教育、医疗、殡葬、税收四大领域“红包问题”等专项治理,加大审计监察和查处腐败案件力度。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69件、政协提案115件,代表、委员满意率100%。实施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成立并运行,市县政府和城区40个社区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强化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正式运行,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需要向代表报告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十二五”后期增速普遍放缓,我市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2015年主要指标中,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年初预期目标分别低2、1.5、2.8个百分点左右。对照“十二五”规划目标,部分指标略低于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低1.3、0.2个百分点左右。总体看,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这五年是我市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1.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8740美元,较“十一五”末增长62.2%。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较“十一五”末实现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十一五”末的2.8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198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94%、156%。

  ——这五年是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9.5:62.8:27.7调整为7.6:60:3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1.8倍,市属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突破60%。“七位一体”铜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十一五”末实现翻番。水工、节能照明、大健康、眼镜等特色产业产值实现四年翻番。鹰潭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虎山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承办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现代物流园、国际商贸园初具规模,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贵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这五年是我市城乡面貌深刻变化、鹰潭魅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全市建成区面积由58.9平方公里拓展到7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53%,较“十一五”末提高8.13个百分点。信江新区30平方公里内的主干路网全面贯通,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41万户,完成城市30余条主次干道和老城区85%的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建成信江两岸十里绿色景观长廊,城区绿化面积138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镇村联动建设扎实推进,塘湾、锦江、罗河、上清列为国家重点镇,完成“秀美乡村”建设点1151个。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

  ——这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后劲活力持续增强的五年。余江农村宅基地制度、城市公立医院、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列入国家改革试点,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成果丰硕,累计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1047.2亿元、年均增长19%,累计利用外资9.59亿美元、年均增长14.8%,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省级科技立项25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

  ——这五年是我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72.4%和99.8%。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3.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8万人。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2万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5%,居全省前列。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7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和“三张网”医疗保险体系均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58.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十二五”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平安鹰潭、法治鹰潭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拼搏,为鹰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这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开创鹰潭更加美好的明天!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鹰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鹰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特色产业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思想解放的力度、开放包容的环境、服务发展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服务型政府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对此,我们一定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 熊茂平)

2016-02-05 11:14 来源:鹰潭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