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纲:“十三五”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大有可为

2016年02月05日 10:17   来源:红网   

  湖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邓子纲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2市,经济带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其战略定位更是明确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内河航运在货物运输与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成本与便利优势,而根据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蓝图,积极发展内河水运,培育新的增长极已经成为新阶段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托黄金水道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也就成为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构建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构建城镇化新格局,推进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精细化,促进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将由过去依靠东部沿海与世界联系的单扇面格局,转向东西开放、沿边开放的全面开放格局。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既衔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向开放,又带动西部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省份西向、沿边开放,同时带动中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发展,将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格局,驱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据此,湖南省已初步拟定总投资6731亿元的96个重点项目,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打造全国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奠定基础。

  

  在陆路方面,主要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核心,以长岳、长益常、长娄、长衡为城镇轴线,以长—岳—常—益—长、长—衡—娄—长为城镇环线,以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为副中心的城镇群组团,形成“一核二环四轴五组团”的战略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岳望高速和昌栗高速公路建设,打通长沙到武汉/南昌的又一快速干道,消除省际断头路,加快形成两小时交通圈。在铁路方面,强化长沙与武汉、南昌的铁路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铁路、沪昆铁路、京昆铁路、京九铁路、二广铁路轴线形成多中心网格化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环长株潭“二环四射”高速路网、长株潭城际轻轨、湘江长沙枢纽、地铁、长渝高铁等重大工程项目。

  

  在水运方面,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的优势,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黄金水道;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即将全面建成,坝址位于望城区蔡家洲,下距城陵矶146公里,枢纽船闸为双线2000吨级,设计年通过能力9400万吨,加快完善航电枢纽上游的长沙霞凝新港的配套设施建设,巩固其湘江流域最大内河港口的战略地位,打造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物流园区之一,延伸湘阴县漕溪港作为长沙霞凝新港的深水外港,通过大规模的改造扩容,新建一系列深水泊位,使其具备中转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信息服务和通关商检等功能,与长沙霞凝港形成功能互补之势,成为连结长株潭与城陵矶港的内河枢纽港口,实现水陆联运。通过岳阳口岸,加强与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联系,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以岳阳—长株潭为开发开放的枢纽地带,促进湖南全面对外开放,实施由内陆型向开放型的主体转换。

  

  在航运方面,实施长沙黄花机场飞行区东扩工程、空港配套工程等项目,将长沙黄花机场打造成长江中游重要的国际空港枢纽;推进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完善航线网络,推动开通长沙至香港全货机定期航班,长沙至欧洲、美国、澳洲、俄罗斯、日本、西亚等国际洲际航线。

  

  在物流方面,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通关合作一体化,打造统一的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和现场作业平台,实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沿岸甩挂运输,建立城市群物流城市配送体系。由长株潭到岳阳的物流采取高速公路运输方式,再由岳阳走长江实行江海直达的水运方式。考虑构建长株潭—岳阳港区的无障碍物流通道。

  

  总之,通过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集聚东、中、西部的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及大中小城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将大大促进长江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区域发展,就必须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快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发展,增强长株潭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其他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

  

  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升湘江新区和湘北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扩大中心城市空间容量,支持湘江新区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推进长沙临空高铁经济区、株洲东部新城和云龙新城、湘潭雨湖新城和九华新城等建设。以长沙为核心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株洲、湘潭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迈入国家级城市群行列,三大区域性城市组团和一批中小城市、专业特色重点镇协调发展,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

  

  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城市组团,以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湘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建设现代滨水城市,加快形成滨湖型城市组团,将岳阳、常德、益阳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依托向南开放,发展湘南城市组团,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湘粤(港澳)合作开发试验区为重点,建设面向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把郴州、衡阳、永州等3市湘南城市组团建成湖南向南开放高地。

  

  彰显山水文化特色发展大湘西城市组团,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契机,加快形成大湘西城市组团,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等5市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协同发展、辐射大西南的城市组团。

  

  要加快产业融城步伐,建设智慧城市群。既突出本地的产业优势,又要强化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的区域创新的协同效应,全面推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金融、平安城市等系列化的服务应用,创造优质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靠要素导向和“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实现快速发展的低成本战略已经难以为继。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区域,不同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具有相对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后形成东西双向开发开放的新格局,便于承接发达国家及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向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转移部分产业,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沿江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推动我国经济整体上提质增效升级。

  

  抓住长江流域产业结构优化梯度转移的机遇,打开湖南东西大门,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推动形成联通长三角与珠三角、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新格局。加大产业承接合作和开放引进力度,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产业集群。基于已有优势产业,致力于将湖南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全国文化产业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建成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构建“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新理念,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升级。长沙拥有航空、高铁等高速客运枢纽的优势,适宜发展对时间比较敏感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长沙的服务业比较发达,科研、教育、文化等产业均具有较好基础,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株洲是长株潭地区的货运铁路枢纽,同时具备较好的港口条件,应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湘潭交通区位条件较差,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为此需要调整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布局,改善湘潭的交通条件,引导湘潭地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从长沙市东西岸产城融合发展来说,湘江东岸是长沙的老城区,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高速铁路、黄花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均位于湘江东岸。湘江东岸的发展条件比较优越,在机场和高铁站之间适宜构建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在邻近机场的航空城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邻近高速公路适宜发展装备制造业。湘江西岸地区交通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建设好湘江西岸地区有利于整个湖南的发展,是湖南的空间发展重大战略。因此,需要对长沙市的综合交通网络进行调整,一方面通过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和都市区快轨等设施加强湘江两岸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设施,强化湘江西岸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

  

  对接国家2025年制造业发展规划,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在特定区域聚集和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培育发展一批“智慧产业”,促进产业链形成“微笑曲线”,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势领域,围绕技术开发、示范应用和标准体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目标,着眼新兴市场需求引领,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联网对接为抓手,着力创新核心关键技术,实施智慧产业集聚工程,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产业体系,构建一批千亿级智慧产业集聚区。

  

  践行发展新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长江经济带的融合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的融合与进步,湖南长江经济带涵盖江河湖泊、流域环境、沿江生态、基本农田等各种用地环境,通过积极融合发展,顺应自然、保护生态,既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同时以点带面,可以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湖南应实行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水资源利用和污水排放,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加强对沿江重化工企业的监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水资源为重点,全面治理“一湖四水”。加快启动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工程,调节洞庭湖枯季出流,实行蓄水养湖,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继续推进湘江污染防治“一号工程”和重点水域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协调指导武陵山片区和湘江源头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借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之势,建立扶贫开发型生态文明;借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之势,建设与工业化协同互动的生态文明。

  

  强化区域协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顺应区域经济“去行政区划”特征的要求,树牢长江经济带“一盘棋”思想,顺势而为,摒弃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的落后思维;强化与其他8省2市之间,城市群之间,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省份之间的合作的深化和拓展,促进城市群内部中小城市的主动率先融入,创新驱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建立和强化利益协商机制,强化和完善城市群之间多层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举行高级别领导的会晤和研讨,制定共同发展章程,在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全局的问题上,拿出具体可行的研究成果。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落实各项专项改革工作,组织开展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培育和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国家级中部技术转移中心,出台保障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协同创新、行政管理协同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新湘评论》2016年第03期)

  【作者简介】邓子纲,湖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管理学、社会学研究,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工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领域。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