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不移地抓招商、上项目,进一步提升项目对经济解困、城市转型的牵动力
全方位招商引进项目。要把借外力作为全市解困转型发展的长期战略。紧盯发达地区、央企、大型民企尤其是500强企业抓招商,实现鹤岗经济在更大空间中的互融发展;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产业转移地区抓招商,主动承接符合我市实际、有利产业发展的转移产能;紧盯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的科研成果抓招商,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多的质量效益型项目;紧盯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抓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整合开发我市煤炭、石墨、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产业资源的项目落地;紧盯项目生成抓招商,推进线索变意向、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落地,提高产业项目的生成率;紧盯创新方式抓招商,采取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商会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力争实现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
深层次推进落地项目。继续实施产业项目三年攻坚行动,推进省级重点项目18个、市级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当年计划投资60亿元以上;实施大项目攻坚行动,筛选出全市投资5亿元以上大项目,单独确定任务重点推进;实施PPP项目库建设行动,以谋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为核心,加强项目库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向上争取行动,以向上对接争取扶持政策为核心,围绕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制造2025”和“全省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国家和省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落地。
多角度搭台承载项目。继续理顺市经开区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园区职能,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综合功能。以“1区6园”为框架,完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抓好松鹤高新技术产业园、清源湖绿色食品产业园、鹤南煤化工产业园以及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国有公司运营的发展模式,推动园区建设。通过国有公司的控制力、主导力和市场运营能力,完善园区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整合,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
(二)全力以赴地抓运行、调结构,进一步提升工业对经济解困、城市转型的支撑力
着力抓好工业运行。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双攻坚”行动10个推进组在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等方面的作用,坚决打好“规上工业保卫战”。要切实加强对煤炭开采和洗选、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在市场、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地方煤矿整顿关闭和各类停产半停产企业开工,启动存量保运行。支持华能鹤电稳定发展,支持龙煤鹤矿脱困发展,支持中海油华鹤加快发展。
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立市产业群。一是依托主导产业调结构。做深做长煤炭精深加工业,把煤炭资源深度转化作为鹤岗经济解困、城市转型的基础,围绕煤转电、煤制焦、煤制气、煤制肥、煤基多联产等5大产业链,重点推进中海油华鹤50万吨复合肥、235万热电联产、征楠煤化工干熄焦、鹤翔新能源二期、中石化煤基多联产等项目。做大做强高端石墨产业,鹤岗未来发展“基础在煤炭,腾飞靠石墨”,要把发展石墨精深加工产业作为立市产业,以规划为引领,加大勘查力度,加快矿权整合,引进投资主体,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建设“2个基地”,即高纯石墨生产基地和石墨烯生产基地;“5个产业链”,即新能源材料类石墨产业链、高档石墨密封类材料产业链、冶金耐火类石墨产业链、电碳石墨材料产业链和新兴材料产业链;“2个园区”,即鹤鸣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园和云山石墨综合开发产业园;“1个中心”,即鹤岗石墨新技术应用开发中心,把鹤岗打造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配套完善、产城有机融合”,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千亿级石墨产业城”。做精做深绿色食品产业,围绕水稻、玉米、大豆深加工和畜牧养殖、林产品加工等5大产业链,积极开发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大品牌营销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展会宣传、市场宣传等综合手段,把我市知名的绿色食品品牌在全国打响,提升鹤岗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整合域内粮食加工企业,从根本上扭转粮食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重点推进万源粮油三期、吾朋公司大米蛋白粉二期、利农公司30万吨玉米深加工和绥滨50万只肉鹅加工等项目。二是扶强扶壮传统支柱产业调结构。充分发挥域内石灰石、粉煤灰、煤矸石、石墨尾矿等资源优势,改造提升建材产业;依托森工、国有林场和丰富的境内外林木资源,发挥骨干企业作用,发展高档实木家具、仿古家具、欧式家具,改造提升木材加工业;注重挖掘小兴安岭山野产品和地方土特产品的优势,重点推进兴汇公司万吨山葡萄酒、大兴公司南瓜饮品项目,加速项目生成,改造提升饮品制造业。三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调结构。新材料产业,突出陶粒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扶持鹏程科技公司年产500公里高铁轨道交通吸音板项目。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突出新药研发、中药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重点扶持三精千鹤药业、未名药业和双兰星制药等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力争用2至3年时间,实现医药产业产值倍增。信息技术产业,突出发展系统软件、管理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和数据库,重点推进海雅科技服务外包、优天易云云计算等项目。新能源产业,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粮食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工业余热余压资源利用,重点推进大唐风电二期、海润集团光伏电站一期、鑫塔水泥和成金建材余热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