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在本溪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崔枫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本溪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累计完成5618亿元,年均增长8.5%;各项主要指标稳步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以“三都”建设为抓手调结构、促发展,绿色钢都建设深入推进,中国药都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枫叶之都品牌形象逐步确立,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良好。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末的5.0:62.3:32.7调整到5.7:51.8:42.5。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成功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验收,成为首批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主城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太子河新城启动建设,城市向北拓展框架基本拉开;沈本新城建设空间达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10万;两县县城规模均达到20平方公里。公路、铁路路网密度进一步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关停关闭小高炉等重点污染源300余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6%。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完成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三轮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841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86项。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五年累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6383户。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五年累计出口125.9亿美元,成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沈本一体化持续推进,实现沈本通信等一体化。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连续五年为民办实事,有效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工程。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7%和12.8%。平安本溪建设持续深化,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继续巩固。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质量和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三都五城”新本溪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十二五”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将这张好的蓝图绘到底,本溪一定能够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面临发展形势最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溪实际,落实“4+2”着力要求,坚持“4+3”驱动共同发力,培育壮大“6+2”新增长点,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预计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6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出口创汇24.5亿美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530元和12550元。
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项目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效。重点推进300个亿元以上项目,已竣工88个,国电投本溪热电、辽中环高速本溪段、田桓铁路、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等一批新建、续建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桓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可研通过国家审查。思山岭铁矿开发获省正式核准。大力推进PPP模式,首批在省平台公示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61亿元。集中开展“百日空间会战”,李家山改造等58个空间会战项目彻底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