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师傅在修复文物(资料图)
记者宋磊
近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上爆红:网络点击率超70万;豆瓣评分高达9.5,超过热播剧《琅琊榜》。该片共三集,讲述一群“貌似普通、身怀绝技”的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故事。人气最高的钟表组王津师傅,已被网友称作“故宫男神”。有网友评价他称:“印象中的大国工匠,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温暖而谦逊,执著而内敛。这样的品质才能担当起某个职业的脊梁。”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组修复师王津、亓昊楠。对网友的厚爱,王津认真地对记者“澄清”:超高人气不是针对他本人的,是因为他所修的钟表。“过去,很多人不了解深藏在故宫中的珍贵钟表,通过这个片子,大家看到一座钟的修复过程,当然会感到很神奇。”
花一年时间让古钟重变戏法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出现多位修复师,分别负责修理故宫的青铜器、宫廷钟表、陶瓷、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绣品、书画等,钟表既非最古老,也非最珍贵。为什么王津最红?58岁的王津觉得,要感谢故宫钟表精密机巧的视觉效果。有网友评论为证:“看到王老师修好的钟表运转时的样子,整个人都看傻了。”
“唉,一个翅膀能动,一个翅膀动不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王津皱起眉头,对着古钟上的小鹅研究。王津说,宫廷钟表一般有着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机械制造水平,修复时,最难的不是恢复走时功能,而是恢复演艺功能。
片中,王津师徒修好一组(2件)铜镀乡村音乐水法钟,令人印象深刻。王津告诉记者,铜镀乡村音乐水法钟是乾隆皇帝所藏,钟顶是一个“农场”,有房子、有农户,有成群家禽、家畜及模拟流水,个个部件均能活动,构造极复杂。但刚出库房时,这座钟非常残破,零件散落,“能看出,多年前有人修过,但没成功”。
“齿轮的咬合,就是几毫米的事儿,差一点都动不了。”修复中,每个自造零件都得和原配件吻合。为自制一个齿轮,王津需要用小细锉慢慢在齿上“找”,以求精确。“一个零件花几天、一周做,都很正常。”
“终于都能动了”,修复工作开始8个月后的一天,看着修好的老钟,王津舒了口气。
王津修复过最复杂的钟当属2010年修复的“老人变戏法钟”。这座古董钟由瑞士钟表大师路易斯·罗卡特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制造,共有七套传动装置,70多厘米高。钟有多套动力系统,钟里的戏法老人,手中的豆子、小球可变色。运转时,钟顶小鸟不断张嘴、转身、摆动翅膀,身下圆球随之转动,三个圆盘也同时不断变色转动。为修好它,王津和专家、助手耗时一年。
月薪六七千,他很满足
王津告诉记者,故宫库房待修钟表大多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大多为孤品。没有资料,没有零件,只能自己琢磨。
“前几天刚修好的底座,又出问题了。那两天屋里湿度8%,现在是45%,潮气一大,底板有点变形。”王津说,宫廷钟传动系统大多一环套一环,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而出问题的几率还挺大,只能一点点排查故障,“反反复复,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干的时间长了,也就磨出来了。你要是坐不住,就只能改行呗。”王津说,修钟很容易烦躁,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出去,溜达溜达,等不烦了再回来接着干。“总比心情烦躁、修出篓子要好。”
王津估算,这些年,他修好的钟表有300余件,“这里的很多大型钟,大英博物馆都没有。”故宫库存还有上千件钟表,等着他和后几代徒弟们慢慢琢磨。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我不知道这些师傅能赚多少钱。”王津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他月薪六七千元,在北京算不上高收入,但他很满足,“主要还是喜欢、有兴趣。看到一座破旧的钟,能在我面前恢复活灵活现,心里特舒坦。”
“80后”徒弟善用新技术
王津和徒弟亓昊楠是中国仅有的两位专职宫廷钟表修复师。对跟了自己近10年的徒弟,王津说很放心。
亓昊楠35岁,10年前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亓昊楠告诉记者,毕业应聘时,他没有任何钟表修理经验。来王津工作室参观后,他挺感兴趣,也觉得能学到一技之长,就留下了。
对枯燥、重复的修复工作,亓昊楠刚开始嫌静,慢慢就习惯了。学了3年多,他也可以独立修理钟表。
亓昊楠表示,相比老一辈修复师,年青一代也有独特优势。他利用摄像、摄影、多媒体技术等收集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一套更适用的修复办法。此外,年轻修复师总能冒出新点子。亓昊楠经常通过外出考察、交流,找到一些新的材料、技术,用于修复工作更高效。在清洗零件时,他尝试使用国外进口专业药液,引进专业清洗机,代替传统使用的煤油、手工清洗,效果好,又不伤手。
作为第四代故宫修复师,亓昊楠对未来有信心。“跟着师傅慢慢学,还能学不少东西。”
故宫多“网红”
链接>>>
记者宋磊
网店萌物大卖、APP上榜、修复师傅成“男神”,近年,“故宫热”席卷网络。
2010年,故宫博物院的网上商店开张,“故宫淘宝”仅在新浪微博粉丝已超过41万。“朝珠耳机”、“皇帝大婚胶带”、“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嬷嬷针线盒”、“朕亦甚想你”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各式“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萌哭了”粉丝,赚足了人气。
自2013年起,故宫博物院陆续推出APP《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韩熙载夜宴图》,连续3年上榜App Store“中国区年度优秀APP”,其中《韩熙载夜宴图》被评为“中国区2015年度最佳APP”。目前,故宫资信部的10人团队联合外包设计公司,总共做了7款APP,下载总量超过500万次。电子日历APP《每日故宫》,号称要提供“一个简单的美”,这也是7款APP里下载量最大的,超过100万次。
2014年,故宫推出第一款少儿游戏APP《皇帝的一天》,网友们将它与故宫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一道,称为“故宫萌物”。
2015年12月,故宫官网开始连载第一部动漫剧《故宫大冒险》,讲述故宫神兽“勇斗大魔王”的故事。这部面向青少年的动漫大热,还吸引了不少成年人,一位苏州大学本科生转发微博:“不知不觉玩了一小时《故宫大冒险》,故宫设计师有毒。”
2016年1月,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其年轻化、生活化风格,也引来众多网友热捧。有粉丝专门给修复师傅王津做了短片。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