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草根创业群像:民间创业者实现梦想蝶变

2016年02月24日 1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林波

  图为宁波第五期创业集市“农村电商”主题专场,农村电商相互交流创业想法。 林波 摄

  图为宁波第五期创业集市“农村电商”主题专场,农村电商寻求合作伙伴。 林波 摄

  图为宁波第五期创业集市“农村电商”主题专场,农村电商相互交流创业想法。 林波 摄

    竹山脚下,烟雨朦胧,冬天的脚步使得这片农田弥漫上一层慵懒的轻纱,听着窗外的雨滴声,伴随着室内弥漫开来的浓郁茶香,林忠陷入了回忆中。

  林忠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村庄的村民,这个“不安分”的“泥腿子”,种过田,做过生意,但最终他在家乡投资创办了农家乐,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老板。

  林忠是浙江创业浪潮中的一个寻常元素。

  自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寄语后,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人人创新”的新浪潮。而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变革下,创业历程更短、速度更快、门槛更低,创业主体从“精英”走向“万众”。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是浙江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力量。农民借力电商平台创业,大学生借助自身知识创业,商人凭借市场经验再次创业……当“草根”的创业精神力量与创新坚持遇上政策面的支持,时代与个体的主题融合,让梦想开启了蝶变之路。

  农民创业传承浙江基因

  过去,一提到城市白领,就是写字楼,给人“高大上”的印象,而一提乡下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随着时代的进步,守着几亩土地过日子的农民已逐渐被人所淡忘,现在的农民都是既会生产,又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浙江省奉化市岳林街道童赵村村民童建军就是这样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

  2013年,刚过40岁的童建军,租下60亩土地专心搞农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浙江江山有种植大户在做黄秋葵花茶,价格每斤超过千元,而这让他想到了自己种植的黄秋葵同样也可以制作花茶。童建军坦言,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没有制作技术,一开始加工的黄秋葵花全都烂了。

  带着老大难的技术问题,童建军向当地农机专家求教。通过专家指导,原本对做花茶一窍不通的童建军,学会了用烘箱试制花茶的基程,但具体的温度、湿度调控,全靠自己的经验摸索拿捏。一档档试温度,一分分调时间,童建军终于试制出了口感和品相俱佳的黄秋葵花茶。

  2015年,童建军共加工黄秋葵花茶100多公斤,色泽和口味都得到明显提升,每公斤价格达2200元左右。通过网络平台促销,产品销往宁波、杭州等地,名气越来越响,目前已销售过半,预计收入可达20多万元。

  除去千千万万像童建军一样通过自身打拼创业之外,浙江农民也在时代的风口下把握着改变命运的机会。

  “十二五”期间,浙江通过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省级农民大学、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的农民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稳步增强。

  “十三五”已经拉开大幕,在新的历史时期,浙江立志: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仅要满足农民物质生活富足的需要,更要成为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最佳途径,“农民”再也不是一个标签化的尴尬身份,而是逐步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

  为推动更多农民创业,解决农民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浙江大力构建合作创业机制,形成“能人创业再创业,带动广大农民广泛创业”的格局,而其主要思路便是转变创业方式,发展“合作经济”。

  宁波“一市蟹大人”店铺老板陈仲,其祖上三代都以经营传统宁海小海鲜批发为生,在电商创业培训的熏陶影响下,他放弃了父辈经营多年为其打下的传统生意圈子,一心从事电商销售,并通过宁波馆系统的电商培训和交流学习,确定了以“青蟹”为主打的“宁海小海鲜”的店铺品牌定位。

  2014年9月,在宁波馆引流的帮助下,“一市蟹大人”青蟹产品三天内实现销售5000多斤,成为淘宝青蟹销售第一。如今,陈仲团队已扩展到10多人,基本都为90后的年轻人,成立“点对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天猫平台开设了品牌旗舰店,不断优化青蟹等产品的养殖技术,投入资金研发包装,获得“无绳”包装专利,与业内报出的青蟹“31米绑绳”丑闻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农民化身CEO,在土地上描绘出浓墨重彩,一场农民创业进行曲正在唱响。农民创业不再是简单的“土地+锄头”,创业土壤已延伸至扎根民间的传统美食、工艺和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精髓引领下,浙江农民正将“创业-创新-新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对于农民创业未来,浙江亦奋斗不止。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浙江农村工作会议上曾表示,浙江未来要继续把扩大农民创业作为增收的重要渠道,倡导能人带动下的合作创业,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创业,让更多农民进入创业领域、拥有创业收入。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