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决胜“十三五”、实现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是美好蓝图落实落地之年。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孕育形成,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出口总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各项部署,以后发赶超为目标导向,以落地落实为重要抓手,以有力有为政府为支撑,大力弘扬创业拼搏的“红头船”精神和追求精致的“一根牛绳”精神,深入践行“三严三实”,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建好重大发展平台,扎实推进“三大抓手”,加快实施“八网”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建设“一中心三片区”,全力决战2016年,为决胜“十三五”、实现全面小康开好局、起好步。
(一)实施项目攻坚行动
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突出项目带动引领,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推进八网重大项目。深入实施三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全力抓好年度投资163.6亿元的78个重点项目,突出推进燃油燃气网、供电网、互联网、水网、综合交通网、绿道网、商贸物流网、旅游网“八网”和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加强管道燃气供应“一张网”、华丰和华瀛等液化天然气储备站、邹鲁等输变电和新建配网工程、信息基础设施、粤东(潮州)灌区改造工程、一江两岸文化生态提升工程、古城特色旅游区、广梅汕增建二线和潮惠、宁莞、大潮高速公路及饶平火车站疏站北路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国省道,动工建设潮汕环线高速、梅汕客运专线潮州段和潮汕站动车运用所,做好潮州港疏港铁路前期工作。
促进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行项目保姆式服务,落实“一线工作法”,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建立项目落地促建机制,加强签约项目跟踪协调,做大项目储备规模。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倒排时间进度表,逐个环节明确时限,夯实开工建设基础,确保每季度首月均有一批项目动工建设。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施重点项目领导挂钩督导制度,建立“年初建账、季度对账、半年查账、年底结账”台账式管理机制,制定项目建设路线图,推进项目全程跟踪督办,及时破解审批、融资、征地、拆迁等要素制约,力促项目顺利推进。加强在建项目服务,扩大资金、人力、设备投入,形成更多投资量。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探索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及PPP合作模式,引进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
(二)加快重大平台建设
围绕打造“一中心三片区”目标,突出四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强土地征收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韩东新城建设。贯彻“拓东先拓中、重点在南部、北部自然成”建设思路,推进新城51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潮州东大道、东山路升级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潮州大桥、韩江东西溪大桥建设任务。加快东方国际茶都、潮州恒大城等项目建设,扎实抓好潮商城、华都博览城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新城商务办公、教育医疗、文体娱乐、高品质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
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加强高铁新城整体形象设计宣传,启动厦深高铁潮汕站中心站场详规和沙溪镇中心城镇规划编制,推进厦深高铁潮汕站扩建工程,加快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完善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抓好梅林湖旅游开发商住区征地拆迁工作,引进培育更多产业项目。
推进闽粤经济合作区建设。全面加强与漳州市的沟通对接,抓好合作区规划实施方案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共同争取获得国家更多政策支持。推进投融资平台创建,加快文胜围南片一期土地平整工程和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工程、口岸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潮州港公用航道一期工程,推动中塞环保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储配及管线等项目尽快建设。强化产业项目支撑,争取有更多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推进凤泉湖高新区建设。做好高新区扩区更名申报工作,推进高新区“镇园合一”产业新城规划。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中山大道建设。加快已获地企业促建工作,推动湖北荣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明园集团新型金属质感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一批项目投产。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与国内大型企业洽谈合作开发园区。全面加强与中山市对口合作,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
(三)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主导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体系,促进实业兴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升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质量强市行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加快生产工艺革新和技术装备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引导优势企业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机电、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以优质增量稀释低端存量。
培育壮大房地产业。启动房地产业十年发展规划编制,优化房地产业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探索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韩东片区、潮州碧桂园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县域房地产业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线上”潮州特色产品专馆,推进“一村一品”农产品电商发展。探索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财富中心、恒德国际大厦等城市中央商务区,完善城市商业功能配套。争取中国国际时装周婚纱晚礼服专场常年落户潮州,带动和激发时尚消费产业发展。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市创建,抓好笔架山潮州窑、广济桥、柘林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期综合工作,加快星级酒店、古城文化旅游设施等配套建设,新改建旅游厕所83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承载力。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编制绿色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推动水果和有机蔬菜生产带、农业高新产业生产带、单丛茶特色产业带、畜禽发展示范点建设,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游等新业态。编制现代渔港建设总体规划,促进三百门国家一级渔港项目竣工投用,发展壮大深水网箱产业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切实用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落地,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做好“增量”文章。申报设立中国潮州(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维护创新主体权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完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暨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培育出口消费热点。推动外贸流程再造,发展壮大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外贸流通型企业,探索发展旅游购物出口贸易,培育商业新模式。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推动企业在外设立研发中心和商品展示中心,拓宽营销渠道,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培育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推进潮州港三百门码头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扩大食品类和能源资源进口。组织开展各类展销、促销活动,完善商贸物流网,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打造新兴消费热点。
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以园区为依托,连结周边专业镇,开展重点产业招商,实行省市联合定向招商,促进优质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积极参与“跨国公司总部行”活动,争取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扶持,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品牌、技术和产能并购,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在潮投资发展,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促进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粤企丝路万里行计划”。做好友城拓展工作,优化对外交往布局。依托闽粤经济合作区,扩大与福建、台湾的交流合作。强化与中山市的联系,促进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加强与汕头、揭阳的对接,共同推进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建设,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