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深入开展“抓三治、清三资、治三乱”工作,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创建粤东最干净城市。
加大“三治”力度。深入开展韩江、黄冈河整治,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强化枫江流域治理,努力改善枫江水质。严格污染源头管控,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在市区部分道路实施喷雾降尘,提高空气质量。继续开展“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创建活动,扎实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潮安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饶平大湖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完善镇、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保护自然生态。加强耕地保护,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大力整治违法违规用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用地服务保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开展矿产资源规划修编,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桑浦山环境综合治理。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完成柘林湾海洋生态修复,加强西澳岛生态保护,推进美丽海湾规划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建好5个万亩特色基地、2个特色公园,新建防护林3.2万亩、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1个,新增绿化美化乡村118个。
促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责任制,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加强“三能”体系建设。抓好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省市共建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创建申报工作,推动清洁生产。抓好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完善相关配套管网,全面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提升污染减排能力。
(六)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推动城市硬件设施和软实力双提升、人与城市共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扎实抓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建设工作,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完成内洋南总干和沟尾溪涝区整治工程,推进内洋西总干、河内湖和归湖、江东涝区整治。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全面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新改建县乡公路20公里。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化解涉农矛盾,铺开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完善数字潮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成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市中心城区生态控制线规划、“三旧”改造规划修编和“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空间、人口、规模、产业等要素配置,积极防治“城市病”。推进枫溪广场、绿榕北路、北园路和西荣路改造,动工建设外环西路、金塘路、北站二路、兴工北路等道路工程,逐步改善城市交通组织水平。建成开放凤城公园,加快凤凰洲环岛绿道建设,提升道路绿化层次感和舒适度。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加大“六乱”整治力度,营造良好城市环境。
彰显名城文化魅力。建设“城市规划展示馆”,打造城市规划展示窗口。加强古城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推进古城区街巷修缮改造,加快义安路沿街改造提升,启动饶宗颐旧居修缮工作,建设潮州美食城。加强城市特色风貌设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制度,打造个性化城市,焕发古城新魅力。发挥海外潮人纽带作用,不断扩大潮州文化影响力,着力塑造“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城市形象。
(七)优化提升公共服务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尊师重学活动,启动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面完成教育创强工作。完善各学阶各类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提高覆盖面和资助标准,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统筹配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积极发展校园足球。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市中心医院新院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拥军优抚、国防动员、预备役、对台、人防、气象、防震、统计、物价、档案、地方志、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