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总体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也是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市委总体安排部署,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进出口实现稳定增长,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下大气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坚持“增减”并举,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保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支持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抓好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着力发展优质粮油、有机蔬菜、健康畜禽、生态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水产、桑蚕、茶叶、苗木花卉四大特色产业,推进“泰山四大名药”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开发。发展精致农业,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循环、节能环保、观光休闲型农业。加大优良农作物、林果等新品种开发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土地托管等服务。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持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加大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饮水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重点打造输变电装备、汽车及零配件和特色装备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做大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纺织、化工和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构建“343”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努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和百亿企业。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发展互联网工业。实施工业强基和智能化提升工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努力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矿山,研制一批智能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车间级智能制造企业,开发一批智能制造新业态,建成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和应用平台。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加大驰著名商标和名牌企业培育力度。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努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切实抓好企业家培训培养,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好18个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升级方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力争年内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完成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和泰山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市级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加快市旅游经济开发区、徂徕山汶河景区建设,创建徂徕山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泰山龙头作用,丰富提升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旅游诸要素内涵和品质,实施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体系;推进旅游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具有泰安特色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加大旅游营销和城市形象推广力度。实施批零餐饮转型升级、家政服务品牌培育、电子商务示范带动、社区商业便民利民“四大工程”。加快大宗交易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发展一批电商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扶强做大一批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园区。健全会展业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打响“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加新的消费供给,培植新的消费热点。落实好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加快构建具有泰安特色“塔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以泰山科学院为实体的“泰山创新谷”建设,尤其要加强与驻泰高校的交流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泰山技术创新与转化联盟,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探索运用股权投资、种子基金、担保资金等方式,做强泰山科技创业资金,带动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实施“1351”工程,努力培植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高层次研发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等各类创新。实施“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工程,支持引进泰山学者、高层次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更加注重增加有效投资,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扶控”并举,扶持高效高质高端投资,严控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度。重点加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推进青兰高速(泰安段)、104国道改建、济泰东部高速公路、泰安港东平港区和航道建设、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筛选120个左右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强力推进。抢抓国家、省出台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设立专项引导扶持基金,以及央企省企拆分重组等政策机遇,确定100个前期推进项目,争取更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策划1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编制滚动投资计划,形成持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机制。转变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注重发挥园区、企业主体作用,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和精准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产业项目和科技型、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更加注重构建发展新体制,毫不动摇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放管”并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结构性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尽量让群众少进一个门、少盖一个章、少跑一趟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决算公开机制和决算审计制度,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营改增”,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税收保障机制;科学界定市以下政府事权,调整市县财政分配关系;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推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开展“金融创新年”活动,深化政银企合作,扩大社会融资总量;推进200家以上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快企业挂牌上市步伐;做优做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民间借贷登记机构,推开50家以上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建设泰安金融商务区,设立市级农商行、10亿元以上融资担保公司、30亿元以上金融控股集团、100亿元左右产业基金;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地方金融信用信息监管平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继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进出”并举,深入实施“开放兴市”战略。创新外贸发展模式,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重点抓好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新增一批机电出口基地企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继续开展“双百”工程,扶持一批外贸骨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国际贸易公司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利用好香港山东周、知名外商泰山行等活动平台,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跨国知名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境外设立加工企业,建立资源开采基地,建设合作园区。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中韩自贸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和省“一圈一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各类开发区转型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泰安高新区海关综合监管区和青岛保税港区(泰安)功能区。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