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30日在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湖州市市长 陈伟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湖州发展砥砺奋进、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湖州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和挑战,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湖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产业提升取得新的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从1301.7亿元增长到2084.3亿元,年均增长9.2%,比全省快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达到70899元。三次产业结构从8∶54.9∶37.1调整到5.9∶49.2∶44.9。工业“3+3”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3.3%,长兴、德清相继跨入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县行列。服务业加速扩张,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列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从172.3亿元增加到32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97.3亿元增加到191.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3%和13.2%,比全省快1.9和1.6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呈现新的面貌。城市化率从58%提高到62.2%。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湖州迈入“高铁时代”,县区全部通上高速公路。月亮酒店、东吴国际广场等一批重大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新区展现活力,旧城焕发新貌,城市功能和品质持续提升。我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级美丽乡村建成率超过70%,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区实现全覆盖。
——生态文明迈向新的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的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我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国地级市中成为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区全覆盖,有望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市。安吉县荣膺“联合国人居奖”。
——民生和谐达到新的水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5344元、14143元增长到42238元、24410元,年均增长10.8%和11.6%。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法治湖州和平安湖州建设相互促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增添新的活力。政府自身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投资和贸易领域“引进来”、“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64%提高到2.5%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
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湖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极大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将激励我们继续奋勇前进。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增速列全省第三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1%和7.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转中向好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开展季亮项目活动,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2.6亿元,增长12.9%。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大骨干水利工程全面推进,商合杭铁路湖州段、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动工兴建。聚焦“大好高”项目引进推进,全力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新引进首期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签约百亿级项目5个。大力提升平台发展能级,全市新拓展平台18.9平方公里,省级吴兴经济开发区获批,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产业升级切实加快。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9.8%和7.8%,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1.3%。长兴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统筹“四换三名”和“两化”深度融合,淘汰239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43.4亿元。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9%,增速列全省第三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9亿元、网络零售额223.6亿元,分别增长10.6%和84%。加快内河水运和临港经济转型发展,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5万标箱,增长52.7%。实施“12+8”政策措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0.9%。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超过70万亩,全面建成1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扎实推进。吴兴区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获得第一名。
创新成果不断显现。我市获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湖州莫干山高新区跨入国家级行列,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建成开园,创业园、微总部、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蓬勃兴起。全市新引进创新载体31家,第六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签约项目73个。工业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升级行动扎实推进,新增“质量强、标准强、品牌强”企业60家。建立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校地战略合作联盟,新入选“国千”人才7名、“省千”人才21名、省领军型创新团队3个,“南太湖精英计划”新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66个。全面实施“金象金牛”大企业、“高技术、高成长”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成长三个计划,新增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73家,完成“个转企”1335家、“小升规”254家、“下转上”258家。
(二)深化改革开放,市场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政府自身改革深入推进。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开通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功能,建立行政审批网上中介超市。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3.6万户。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新组建市卫生计生局,单设市规划局,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要素配置改革切实加快。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在湖州开发区开展以“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专项整治为重点的改革试点,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839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062亩,复垦利用废弃工矿地7796亩。推进金融业改革,加快金融业发展,组织“百名行长进千企”大走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172亿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于全省水平,完成直接融资445亿元,新增各类金融新业态企业440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设立政府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239.3亿元,实到外资9.4亿美元。推进外贸创新驱动拓市场试点,建成全市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安吉上港园区入选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36.4亿元,增长3.7%,增速列全省第三位,其中出口552.5亿元,增长2.1%。服务贸易、境外投资等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对外合作,新增国外友城3个,与北京市西城区建立友好区市关系。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