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刘家实实在想不到,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去年摇身一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不但享受起“分红”,看大门的他每个月还能领到近1000元工钱。
“这个红本本是股权证,这个红本本是分红证,去年没多久就分了100多元了。”站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东的山上,他喜滋滋地说。旁边的果树都已开花,红色白色种类繁多。
博山镇党委书记王伟介绍,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上瓦泉村是个山区村,全村有贫困户175户、314口人。为实现脱贫,去年这个村利用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建设“999果园种植认养项目”,成立合作社团队对果树进行统一种养管理,采取吸引顾客认养果树和发展自有采摘业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全村314名贫困人口均享7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以一元为一股,每人2229股;另外30万元作为集体股份,其他村民也都可以现金或实物入股。”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说,去年一共投入了167万。
刘家实拿出《上瓦泉村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章程》给记者看:乙方(村委会)保证甲方(贫困户刘家实)年分红收益不低于所持量化资金10%,超过部分按照实际收益分红,不足部分由其他股东以股权收益和乙方自有资产补齐。正常年份,刘家实获得的收益应该不低于222.9元。
上瓦泉村不是个例。淄博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冯丽萍表示,去年4月以来,淄博市博山区在试点的7个村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利用中央扶贫专项资金,整合吸引社会闲置资产参与,打造特色产业。其中将中央扶贫专项资金折股量化,分别以30%和70%确权到村集体、贫困户,让贫困户当股东,确保稳定盈利。
位于4A景区鲁山风景区主峰下面的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森林覆盖率较高,村内自然风光秀丽。村党支部书记牛占月说,去年村里采取股份制形式成立山东上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除了贫困户均享中央扶贫资金外,普通农户可以房产院落出资,村集体也可投资入股。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实际评估投资237.4万,贫困户的70万元占股29.5%。“去年也实现了贫困户分红100元。”
“100万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是一个酵母”,山东省扶贫办副主任邵国君表示,村民个人资金、房产等其他“沉睡”要素和村集体资产都可以纳入,这样撬动了很多“死资产”,运营效果较好。
目前,博山区已逐步探索形成了乡村旅游+资产收益分红、特色种植+资产收益分红、果树认养+资产收益分红、物流配送+资产收益分红等不同类型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不少当地人表示,这和博山区的区位优势是分不开的。
“整合更多资源形成更多有效经营性资产,才能激发村级班子、新上项目扶贫内生动力。”博山区委书记许冰说,在试点工作中,他们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和高效农业优势,选准脱贫致富项目。
山东省扶贫办项目管理组负责人表示,公司只有持续营收,才能让贫困户得到长期分红,获得资产性收益直至脱贫。短时间做大做强需要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撬动引进外来资金和整合闲置资源,激活贫困村的资源和劳动力要素。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