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破坏性变革”将至:虚拟现实挑战中国电影票房

2016年06月20日 17:1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让人吃惊:电影《魔兽》上周在中国大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票房,这比美国和加拿大首映当周周末票房的六倍还多。同时,中国的银幕数量还在与日俱增。或许明年,中国大陆的电影票房收入就会超过美国市场。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6月18日报道,但这场影院派对会在刚开始时就结束吗?很多中国企业正在努力说服消费者,极致的观影体验不在于大银幕,而在于他们口袋中的小银幕——这多亏了急速发展的虚拟现实(VR)技术。

  报道称,在最近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行业人士纷纷来到一家电影院,听取有关虚拟现实的3个小时的讨论。小米影业总裁唐沐对这些听众说:“到今年年底,中国将拥有3万块电影银幕。”但小米其实是一家手机、电视、路由器和空气净化器制造商。唐沐耐人寻味地停顿了一下后说:“仅我们企业就拥有2.2亿手机用户。”

  小米等硬件制造商正试图说服中国消费者,虚拟现实能提供比传统电影更优越的体验。小米计划于今年8月推出它自己的VR头盔。

  唐沐说:“如果你在影院观看3D电影,你使用的3D眼镜可能会有刮痕,坐在你背后的人可能会大声地吃东西或踢你的椅子。有了VR,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独自观看’的体验。”

  报道称,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虚拟现实游戏厅,让顾客有机会以跟打折电影票差不多的价钱观看VR电影以及玩VR游戏。

  优酷等视频网站近年来已成为美国电影和电视剧的重要传播平台,它们也正在启动自己的VR应用软件和频道,从而迅速进军VR传播空间。

  报道称,中国拥有约7亿智能手机用户,他们中的很多人愿意在手持设备上下载和观看电视剧和整部电影。由此,他们可能比美国人和欧洲人更愿意探究VR内容。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还支持所谓的微电影,即网上的短电影。这让发展VR影视短片的障碍变得更少了。

  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将从影院带走观众的不止中国的硬件制造商和视频网站。一些制片公司也告诫说,一种破坏性的变革即将来临。这些企业多年来一直参与在影院播放的电影大片的制作。

  数字领域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创立的一家特效企业,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它的创始人之一。几年前,该公司已经被卖给中国投资人。这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希亚说:“虚拟现实应该会取代传统电影。”

  希亚预测:“在今后十年中,虚拟现实将改变很多东西,就像在过去十年中手机技术改变了很多东西一样。”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