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教授成长春:南通如何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2016年06月21日 09:51   来源:南通网   

  南通网讯(通讯员 陈妍 记者 沈雪梅)6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26个城市组成的新长三角城市群阵列,未来将打造改革新高地,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合作。南通在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中被定位为II型大城市。

  这将给南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南通又将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17日举行的南通市公务员大讲堂上,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就此进行了阐述。

  长三角城市群赋予南通新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南通地处沿海发展带与沿江发展带交汇处,是上海、苏州地区跨江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上海周边紧邻地区中唯一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的地区。同时,南通处在滨海生态保护带和长江生态廊道的结合部,是江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成长春说,在整个发展规划中,南通多项交通基础设施入围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工程,这表明,南通的交通区位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成长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国家战略赋予南通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推进“沪苏通都市圈”和“通泰盐都市圈”联动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南通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互动共进;三是有利于推动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加快建设;四是有利于加强南通主导产业链关键领域创新;五是有利于提高南通人口吸引集聚能力;六是有利于强化南通特大镇对城乡体系的支撑作用;七是有利于打造南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八是有利于放大上海—南通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对南通的带动效应。

  南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挑战

  新时期,南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南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优势凸显、外向型经济迈向新台阶、海洋经济逐步发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然而,南通经济转型升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成长春看来,首先是城市群内部竞争加剧对南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后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内部都市圈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对城市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其次是全要素投入对固有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冲击。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南通自身发展条件的变化,南通引进外资,利用本土资源和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开放模式、增长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再次是世界级产业群建设对南通产业发展带来挑战。从全球产业链看,南通产业层次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走出去能力不强,“走出去”步伐不快,南通民营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大型、特大型项目偏少。第四是港城分离对大城市建设提出新挑战。

  建设大城市发展大产业建设大港口

  “国家多重战略叠加将放大南通基于地区比较优势的区域联动效应。”成长春提出,南通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可以从建设大城市、发展大产业、建设大港口三个方面着手。

  建设大城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向绿色生态宜居宜业转型。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将“一核四片区”“T”型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转变为“双核心、多片区”的新型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要加快推进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推动功能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

  发展大产业——实施“3+3+N”产业发展战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带、打造产业群,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加快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向中高端攀升,通过推进转移型、配套型、集群型、升级型、服务型、生态型等六大类型产业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对外开放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载体和平台作用,全面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水平,努力打造新一轮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一带一路”海上战略合作支点、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和全面开放合作城市,加快形成东西双向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联动的资源要素配置体系。

  建设大港口——加强港产城融合,促进产城转型与港口建设互动共进。要进一步提升南通港、兴东机场综合承载能力,积极融入上海港口、航空服务体系,实现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共同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要推动(沪)苏通、通泰盐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地位。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