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之南通:依江托海崛起苏中

2016年05月19日 10:52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的,仅有上海和南通

  

  抵达南通,还来不及感叹这座通江达海的城市所发生的变化,记者便听说了当地建设项目的一个大手笔:外商拟斥巨资,在如东的洋口港筹建天然气项目。利用外地输送来的天然气,在6平方公里的沙洲上,将建起一座年发电量240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厂,其巨大的产能将供应到苏北、苏南甚至上海。同时,利用那里适合建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这个名曰“太阳沙”的小岛将变成天然气的储运和中转中心。

  

  据悉,目前南通市已就这一项目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并于两天前上报国家审批。南通市市长罗一民告诉记者:洋口港天然气项目是南通海港建设零的突破,它的意义不亚于苏通大桥。借助“依托江海”这一传统思路,南通的雄心是要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最终全面实现小康。

  

  重拾“东方大港”梦想

  

  在长江三角洲,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的,仅有上海和南通。南通拥有江岸线和海岸线各200公里,深水港的数量在“长三角”也数第一,孙中山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这里应该建成“东方大港”。目前南通长江港已是全国第二大内河港口,建成码头70多座,年吞吐量4000万吨,并开辟了70多条国际航线。然而,南通2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还没有被充分利用,除了渔业、养殖和捕捞外,南通海港在工业和商贸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开发。而洋口港天然气项目,就是南通开发海港的“切入点”。

  

  罗一民向记者表示,这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靠海吃海”,它对南通市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同小可。除了电厂对当地税收的贡献,天然气下游产业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此外,随着“太阳沙”上码头的兴建,港口经济将有进一步发展,化工、海洋、生物及相关的制药行业将成为南通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罗一民告诉记者,南通还将很快启动吕四港的建设,初步的设想是把这座著名的渔港建成石油和煤炭中转的商贸港口。他说,南通建设海港,就是要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他满怀信心地透露,“明年还会有好消息”。

  

  在自然条件优越的“长三角”,江海资源的利用非常普遍,依靠大小洋山港的舟山市,着眼点就直指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过,罗一民并不担心南通建设海港是步其后尘。他表示,大小洋山港和南通洋口港区位不同,功能自然也不一样。罗一民对南通港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非常清楚,洋山港其实就是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的落点,而南通和宁波将分别成为其南北翼的副中心港口。他说,“长三角”虽港口众多,但布局基本合理,并将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进一步的整合。

  

  崛起苏中自然过渡

  

  据了解,南通至上海的直线距离只有90公里,但在目前长江天堑的阻隔下,两地的行程仍需三个多小时。在开往南通的长途客运汽车上,记者甚至看到有人背着大包的营养品往回赶:“这个在家乡买不到。”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能改变,待苏通大桥和沪崇苏通道建成后,无论东行还是西进,南通到上海都只需要四、五十分钟,用罗一民的话来说,南通处于“典型的一小时都市圈”。

  

  在他看来,融入上海和苏南的经济版图才是打通地理阻隔的更大意义。现在人们往往把南通所处的地域称为“苏中地区”。罗一民认为,“苏中”应该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概念,南通要争取跨越长江,融入苏南。他说,今后“苏南”、“苏北”以至“苏中”的称呼应该完全只是区位上的划分,或者干脆以“长江沿岸8城市”取代之,在经济上,南通和“长三角”中苏南的几座城市应该是处于同一层次的。

  

  在这样的高度上,南通接轨上海的工作也做得格外不一般,把南通放到上海都市圈产业结构中去谋划接轨上海。呼应上海发展都市农业的要求,南通发展起了城郊型、生态型、外向型农业;抓住上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南通与上海共建沪通同业走廊,开辟了沿江和沿海两条产业带,加快发展了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和特色经济。

  

  罗一民介绍说,前不久在南通召开了“接轨上海论坛”,有关方面提前半年就开始了准备。南通已经提出,下一步要在城市功能和机制、观念等软环境上实现和上海接轨。他的判断是,接轨上海意味着接轨国际,南通可以借此全面提升发展速度和城市地位,如此则从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上赶超苏南也不在话下,“苏中”一词的涵义也将因之而改写.

  

  《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