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3日电 题:记者来信:建大熊猫国家公园重在打破“跨地区跨部门”障碍
新华社记者陈健、余里
川陕甘三省将联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消息近日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了解到,现在大熊猫栖息地被人为分割,三省联建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助于其种群保护和稳定繁衍。同时,建设国家公园需解决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
历史上,大熊猫曾经生活在较广区域,由于人为活动加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其生存环境大量丧失。目前大熊猫种群已退缩到川陕甘三省的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六大山系。
多年来,我国在大熊猫栖息地坚持实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大熊猫的保护、栖息地的植被恢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去年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1864只。
但由于人为分割和地理隔离,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特征明显。记者从三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关方面获得的资料显示,目前,野生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其中有灭绝风险的22个,特别是18个小于10只的局域种群具有高度灭绝风险。
据了解,拟建的国家公园范围,不仅地跨三省十几个市州,还涉及数量众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而现有管理体制,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类型和建设目标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管理机构隶属不同管理部门和不同地区,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失、管理交叉和权责不清等体制性问题,造成完整生态系统管理的破碎化,给有效保护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可以预见,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理顺长期以来的管理掣肘,解决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不仅能推动栖息地整体保护、促进“碎片化”栖息地融合,更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做好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建设国家公园要在制度设计上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栖息地多头管理等问题,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把大熊猫这一我国独一无二的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好。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