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强化发展支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7月的惠州仲恺潼湖湿地,绿意盎然,白鹭在水边闲庭信步。一座以“生态”和“智慧”并重的惠州版“硅谷”——潼湖生态智慧区正在这里加速崛起。眼下,这片区域迎来“升级版”。全国第三个、广东省唯一的中韩产业园落户惠州,这座城市迎来史上最大的开放政策。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这是惠州的核心目标。”近日,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落实到发展上。
惠州将在转换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发展平台、强化发展支撑、守住发展底线、推动发展惠民六个方面继续发力,同时通过加强基层党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保障。
据介绍,惠州将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环大亚湾新区、仲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设。特别是发挥“六区联动”和政策叠加效益,打造“自创自贸区”,把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新平台、中韩落实自贸协定先行示范区、全国对外开放发展新高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保持战略定力
加快补齐短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南方日报: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尤其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您对此如何理解?
陈奕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结合惠州的实际重点,还是要保持战略定力。这几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发展战略,核心目标是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战略路径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要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生态良好。战略措施是“六个计划”,包括平台构建计划、产业培育计划、企业成长计划、县区赶超计划、惠民倍增计划、人才双高计划。
我们这几年在实施战略过程中感觉路子走对了。惠州“十二五”GDP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这也体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我们人均GDP也超过一万美元,通过实施县区赶超计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惠州所有的县区人均GDP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近几年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认为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往找准的战略和认定的路子走下去。
“继续前进”还要求我们补齐“五大短板”。惠州现在总量不够大,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经济总量还有差距;第二是结构不够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第三是发展质量不够高;第四是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校少、科研机构少、创新人才也少;第五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虽然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原来的1:2.63缩小到去年的1:1.91,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客观上还有较大差距。我们想通过补齐短板破解发展难题。
“继续前进”第三方面关键还要从严治党,加强队伍建设。这几年我们提出要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同时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我们队伍的战斗力,核心实际上就是凝心聚力来加快惠州的发展。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落实到发展上。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现在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中央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我感觉到核心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够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惠民。
六个方面发力
转动力优环境加速创新驱动发展
南方日报:“十三五”惠州要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如何把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到惠州这一发展目标上来?
陈奕威:围绕发展目标,我们主要在六个方面发力。第一是转换发展动力。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正在转换。新旧动力转换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核心战略。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惠州关键在于四个发展核心:核心目标——明年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要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核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要求——把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作为核心要求;核心标杆——全面对标深圳。去年以来,惠州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五大抓手方面,比如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为183家,去年增至255家,增幅在全省排第二,希望今年能够达到400家,2020年达1000家;针对新型研发机构,在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区,目前有意向入驻的已有12家;还争取科技孵化器能够增至15家;技术改造上,希望技改的工业投资能够增加20%以上,今年有几百家企业能够进行技术改造;在创新能力、高等教育方面,构建“2 10 N”的体系。人才创新能力一方面靠培养,一方面靠引进,今年开始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拿出10亿元搞人才建设,最近引来了一大批高级人才。
第二是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市场经济,政府最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几年我们很多探索走在全省前列,比如“中介超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等。2012年6月28日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成立至今,成交额上千亿元,增收节支50亿元,实现了公共资源利益的最大化,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也初步构建了干部不能腐的机制。我们还下了很大功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目标是在惠州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过程最透、审批效率最高。现在惠州市自行设置的许可审批事项实现“零许可”,所有的许可都是中央或省里定的。优化审批流程,从原来的串联改为并联,改革前要200多天现在只要几十天。为让过程最透明,如今在网络上可以看到整个审批流程到了哪里,堵在哪里,超过时限会预警,监督就会到位。这几年我们招商选资的力度比较大,2013年到现在共招商选资2361个项目,投资额约6000亿元,这也说明我们的营商环境在优化。
第三是打造发展平台。我们有“平台构建计划”,现在有六个平台。包括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设环大亚湾新区,以大亚湾、惠阳和惠东沿海部分为范围。第4个平台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惠州8平方多公里,在仲恺高新区里面。第5个平台是全力打造的惠州“硅谷”——潼湖生态智慧区,面积128平方公里,我们想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创新要素高端聚集的区域,推动惠州从制造向创造转变,里边的门槛很高,一般的项目进不去,我们规划了生态圈、创新圈、服务圈,再外边才是产业圈。最后一个平台就是中韩(惠州)产业园,这是我们惠州发展最大的机遇。
第四是强化发展支撑。怎么支撑?关键是抓项目。我们这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8%,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正在推进的国内在建最大石化项目——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大亚湾石化区已落户项目总投资1600多亿元,建成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工程,有70多个中下游项目,形成产业规模1000多亿元。2013年惠州炼化二期开工,目前进展顺利,炼油工程年底就能点火,乙烯明年6月就能投产。壳牌在惠州的投资中尝到了甜头,也参与到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的建设。最近来惠州洽谈石化项目的很多,基本上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现在我们迎来石化和电子两大产业的结合体——电子化学,最近来洽谈的好几个项目都是电子化学项目,非常先进。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们抓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就是信利项目,做智能显示板。现在有一大批企业,特别是韩国、日本的企业围着它形成聚集。
第五是守住发展底线。我们的发展是绿色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惠州蓝”不是一天炼就的。全省第一个市级低碳生态规划就在惠州编制实施。我们用法治的红线来守住生态的底线。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惠州是生态敏感区,比如东江水,是经济水、政治水、生命水,我们出台了地方“首法”保护东江支流西枝江水系。
最后是推动发展惠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惠民。在惠民方面,我们作为全省试点,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了几年,有效地解决了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问题。我们推进均等化有100多个项目,其中已有99个项目达到城乡统筹,这在全省是非常少见的。比如我们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条线;66个项目实现了外来人和本地人一视同仁。另外,我们这几年坚持民生财政,把市级新增财力的75%投入民生。接下来,将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大事,推动农村、老区明年与全市人民一起进入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