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工程五个整治建筑物标段累计完成铺排960.6万平方米,占总量的91.3%;完成抛石471.3万立方米,形成堤身(潜堤+丁坝)长度16.7公里……”10月19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指挥部向记者报出最新进展。两年后,将建成一条由长江口上溯到南京的“水上高速公路”,届时,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将是一幅更加辉煌的长江经济带画卷。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省利用“黄金水道”、建设“黄金水岸”,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深水航道引领
沿江港口提档升级
10月20日,南京龙潭港区码头,上千辆不同颜色的新车整齐有序排列。“新的专业化汽车滚装码头建成后,可容纳4100个车位。”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狄锋说,“作为主枢纽港,必须具备集装箱、大宗散货、汽车等综合型运输服务。”
长江江苏段货运量占整个长江干线的63%,港口货物吞吐量占7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占80%。作为“十二五”国内最大的内河水运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今年7月5日实现初步贯通至南京,对船舶试行开放。“南京港将成为5万吨级海轮直达和10万吨级海轮减载进江的终点,成为距离中西部腹地最近的‘海港’。长江主要货类特别是外贸进口的铁矿石、煤炭、油品的直达运输将进一步提高。”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新对深水航道十分期待。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苏州港已经享受到深水航道带来的效益。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介绍说,太仓港区是全国唯一享受海港管理的内河港口,累计开辟各类集装箱航线183条,集并长江沿线7省市48个港口集装箱出海,航线覆盖到东南亚各主要港口。
随着深水航道工程向上延伸,沿线港口纷纷进行码头加固改造,提升靠泊能力,目前5万吨级以上码头货物通过能力已达到总通过能力的70%左右,2015年海轮货物吞吐量占总量比例达60%以上,江苏沿江港口海港特征进一步明显。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坦言,未来将依托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加快打通我省干线航道通江口门,构建江(河)海联运、水陆联程的运输体系。在完成沿江港口岸线、锚地、集装箱航线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
拉长铁路短板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9月10日,郑徐高铁正式运营;9月18日,新建连云港至徐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将于年内开工建设,我省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再获重大突破。
“从长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来看,我省的交通优势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苏中苏北在高铁时代甚至有成为交通‘洼地’的可能。”省委书记李强在刚刚召开的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为交通发展提出“加速”时间表。
据了解,江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密度、通达程度、服务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与发达的高速路网相比,铁路尤其是苏北地区铁路相对薄弱,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拉长短板刻不容缓。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铁路办主任刘广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铁路建设中,江苏境内新建铁路8条,重点在苏北地区。我省13个设区市将全部开通速度在200公里(含)以上的高铁动车,全省44个县(市)将有26个通上高铁,部分设区市实现高铁县县(市)通,未来沿江八市到上海最多不超过2小时。随着郑徐高铁投运,全省在建铁路项目7个,分别为连盐铁路、沪通铁路一期、青连铁路、宁启二期、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符夹铁路,里程计1132公里。在建铁路总里程和总投资均居全国各省(区)前列。值得关注的是,沪宁间第三条高铁——沿江城际铁路也纳入议事日程,覆盖了之前3条沪宁通道未途经的句容、金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
随着苏北铁路的“短板”拉长,整个江苏铁路线路走向将呈现“北进南下,西连东出”放射状脉络,为江苏、尤其是苏北和沿海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精准衔接
换乘零距离货运无缝化
高铁20分钟,下了高铁到目的地却要花2小时,这样的情况在高铁沿线城市出行并不罕见。
“公、铁、水、空各自发展得再快再好,做不到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就谈不上‘立体式’,形不成整体效能。”省委书记李强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把脉”。
“十三五”期间,以铁路为核心,“公路+公交”的客运枢纽,我省将规划建设徐州铁路站、南通铁路西站、连云港铁路站、淮安铁路东站和盐城铁路站等5个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以及20个中型、20个小型共计约45个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到2020年,全省13个设区市和60%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拥有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
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至2020年,全省将形成15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39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620个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苏中苏北的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出行强度将明显提高;苏南呈现城市连绵发展,区域界限逐渐模糊。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省城际客运量将达到17.2亿人次,“十三五”期间保持年均1.6%的增速,旅客运输平均运距稳步增长。
刘广忠介绍说,利用新一轮高铁建设契机,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补上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网之间的衔接不畅“短板”,把“1小时都市圈”从“城到城”提升至“门到门、点到点”,让江苏真正跨入立体交通时代。
本报记者 吕妍
专家视点>>>
成长春(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江苏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与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另一方面要精深谋划、有效实现“公、铁、水、空、管”等各类运输方式精准衔接,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使江苏成为全国客运最顺畅和物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省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江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保障作用、支撑作用、先导作用和示范作用。畅通高等级航道网,进一步提升长江干线通航能力,支撑长江干线通道与南北腹地有机衔接。强化铁路运输网络,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推进过江通道和跨省干线建设,提升铁路跨江与连接周边省市能力,重点建设连接长江沿线及中上游的南、北沿江高速铁路,强化港口分工协作。建设服务沿江的物流运输网络,配套衔接上海港,努力提升江苏沿江港口群集疏运体系的通达性、顺畅性和效率性。新华日报 作者:吕妍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