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源数量众多 长江经济带饮水安否?

2016年11月07日 10:33   来源:环卫在线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日前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送审稿)》。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年4月3日,江西省宜春中安实业有限公司(现已关停)在暴雨期间,集中将厂区内含有大量重金属镉、铊、砷的废液偷排入袁河,导致袁河及仙女湖镉、铊、砷超标,由仙女湖取水的新余市第三水厂取水中断,新余市部分城区停止供水。这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但背后更引人深思的是,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对供水安全造成影响,也对城市供水提出了严峻挑战。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流域,也是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筑底工程。

  那么,关系到11省市5亿多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如何保障?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现状如何?环境风险防控工作进展如何?

  关注一

  长江中下游饮水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上游化工企业、危化品运输和码头及输油管线等潜在风险源数量众多”

  长江流域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水源地与码头、化工园区、排污口等交错分布,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沿江工业园区布局密集,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同构化有加重趋势且正向长江上游转移。

  追溯到“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中,涉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共有316起,占全国总数的42%。12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中,10起涉及饮用水污染,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其中3起事件还造成了跨省界污染。

  强化环境应急管理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上环境风险企业数量众多。据2010年统计,全国石油加工、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三大类企业共计4万余家,处于长江流域11省市的企业共有两万余家,占比超过一半,较大、重大风险源企业达8000余家。

  “上游化工企业、危化品运输和码头及输油管线等潜在风险源数量众多,是威胁长江干流,尤其是中下游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巨大隐患。”环境保护部应急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长江岸线资源丰沛,自古是码头首选地。相关媒体日前在长江武昌段岸线采访时,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副区长陈鹏介绍说,在余家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之前,岸边上几十万吨砂石堆积如山,起砂,筛砂,制砖,运进运出,简单的工棚工具,粗放的作业方式,简陋的办公条件,都使得生产性污染负荷积重难返。同时,长江堤外江滩的“滩民”和周边部分市民在水源区搭建非法建筑物,圈地种菜、养鸡养鸭,喂猪放养,种种生活源排放的污染物同样构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

  环境保护部应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部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规建筑或者居民区在保护区划定前已经建好,搬迁资金缺口过大,政府财政难以负担,搬迁和拆除存在困难;且个别地方政府对水源地保护工作还不够重视,环保部门已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及时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报告同级政府,建议对保护区内违规建筑、企业责令拆除或者关闭,但政府一直未采取有效措施。”这位负责人介绍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由于历史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单靠环保部门无法有效解决。部分隐患涉及水利、农业、旅游、交通和环保等多个部门,一些地方还未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各部门之间无法形成监管合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关注二

  加大水源地环境管理力度

  “随着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的推进,一批影响群众健康和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黄石拥有着79.37公里的长江岸线,被称为“黄金水道”。同时,黄石沿江分布有花湖、凉亭山和王家里3个水厂,保障着全市80余万人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然而,随着货物吞吐量的上升和人们对港口环保等管理的规范,黄石港发展的“瓶颈”日益显现,内河湖泊通江达海能力萎缩。同时,长江岸线遍布的码头与泊位,成为水污染的严重隐患。

  近几年来,黄石重拳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长江沿岸码头整治行动。数据显示,黄石拆除非法泊位123个、违章建筑200余处。

  作为因港而兴的黄石,港口应该如何布局?黄石市政府副市长杜水生介绍说,未来几年内,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城市发展战略,到2018年,黄石市区内除客运功能的码头外,其余码头全部拆除或者搬迁,届时将彻底改变市区、港区不分的局面,为中心城区居民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